擇時

預測之罪6:這意味着什麼

- 我們發現,長期以來很多分析師預測的誤差高得讓人無法接受。40%的錯誤率是非常可怕的,這對基金經理和個人投資者來說太高了。記住,選股人相信他們可以在3%的預測範圍內微調,但研究顯示預測的平均失誤是這個範圍的13 倍。

虧損的不二法門

- 現在,那些有抽象推理天賦的人可以解決大量的複雜問題。每個領域都有它的威廉·米勒和比爾·格羅斯,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因此,看上去目前投資方法所要求的信息處理的能力和抽象推理的標準,無論對專家還是新手來說,都過於複雜而且無法精確使用。虧損的不二法門在這一點上,你可能會懷疑我是不是誇大了股市中做決策和預測所面臨的問題。

觸發型事件效應

- 無論使用哪種估值方法,當冷門股的收益超過分析師的預期時,都會引起轟動和關注。同樣,對用市盈率或股價現金流比率劃分的20的那些熱門股,如果分析師給出了過度樂觀的預測,而實際業績大幅下挫,也會產生同樣的轟動效應。我們的研究表明,熱門股的過高估值和冷門股的過低估值都會引發極端結果。

突發下跌和市場恐慌

- 電子技術讓以前無法應用的市場策略現在成爲可能,但其結果有可能具有大崩潰的所有特徵——在極短的時間裏爆發。2000年5月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毫無徵兆地劇跌了9.2%,這是自1987年股市大崩盤以來最大的瞬間下跌:10 分鐘內市值蒸發了8620億美元。

投資行業內最便宜股票的原因

- 也許你在想:“買入行業內最便宜的股票與買人市場上最便宜的股票相比的好處是什麼?”有一些理由可以解釋爲何這麼做是有道理的。正如我們看到的,幾百萬投資者厭倦了不良投資建議的圍堵,和其他很多機構投資同行一樣,轉去投資指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了1萬億美元。

掌握逆向投資策略是取得投資成功的關鍵

- 德雷曼深入研究投資者爲何偏好“追漲殺跌”,總是在股市出現抱沫時投人,又在股票毫無價值時賣出,分析了情感因素對投資者產生的不利影響和心理陷阱。他認爲,有效市場理論建立在未被證實的投資者理性前提之上,因此,與其說是一個“理論”,還不如說是一個“假說”;而事實證明,這個“有效市場假說”是錯的。

另闢蹊徑的金融投資理論探索

- 濃縮了半個多世紀的華爾街征戰經驗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木書是全球“逆向投資之父”大衛·德雷曼(David Dreman)的傳世經典之作——《逆向投資策略》的第4版。這部著作問世於1979年,早已風靡全世界,至今仍被不少人奉爲必讀的投資聖經。然而,多數中國人卻對其知之寥寥。

啓發法和決策偏見

- 我們總是無法抵禦市場熱潮的誘惑,幾個世紀以來謹慎的投資者總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投資熱潮所帶來的巨大利潤的光輝一掃而空。現在,通過對可獲得性、代表性和其他我們已經分析的決策偏見的理解,我們知道了爲什麼快速利潤的光芒對市場參與者和專家的觀點有如此持久的影響。

股票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

- 專家們迎面而來但反對技術分析的專家並未退卻,而是用強大火力——基本上採用了兩種技術方法進行反攻。首先是關於股價隨機波動的證據。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一些詳細的研究更新了早期的發現,證明股票價格的波動是隨機的,對技術分析師來說,至關重要的“趨勢”的證據並沒有被發現。

價格波動與過去價格波動是相互獨立的

- 強大而新穎的假說這場革命在平靜中開場。法國一位非常出色的數學系博士研究生路易斯·巴舍利埃(Louis Bachelier)在他的學位論文中討論了20世紀前後商品價格的變化。他總結說:商品價格的波動看上去是隨機的。換言之,沒有任何可預測的模型。當前的價格數據對預測未來價格的變動沒有幫助。

革命性的新金融假說

- 數學分析理論的新徵服者是已經用一個科學的金融文化清除了所有其他正在凋零的金融文化,還是他們做了一些非常錯誤的事情?在這裏他們更有可能帶來一個新黑暗時代,而不是一個新啓蒙運動嗎?歷史學家眼中的黑暗年代,據我們所知指的是一段文化和經濟都退化的時期。歐洲在古羅馬帝國倒臺後出現了破壞和衰退,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世紀早期。

股市中價格變化是隨機的

- 在“買入”或“賣出”信號出現之後,價格變化仍然是隨機的。計算機是變化無常的,在圖表專家手中既有幫助,但也會對圖表專家不利。在一個側試中,計算機軟件分析了紐交所的548只股票在5年中的交易情況,以檢索包括“頭肩頂”以及“三重頂和三重底”在內的32種最常見的走勢形態。這個程序模擬了圖表專家通常在七述形態出現時採取的動作。

數學化的路線圖

- 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滿腦子想的都是黃金。這些具有海盜氣質、冷酷無情的開拓者聽信了一個謠言,說在祕魯有一個滿城是黃金的城市,由一位在黃金湖中洗澡、將金粉做香水一樣用的皇帝統治。他們不斷尋找理想中的黃金國,並將自己的夢想告訴其他人。但這個城市從未被發現過。5個世紀瞬息而過。

股市事態日漸複雜

- 最新的進展讓事態變得更加複雜,爲了防止美國違約,2011年7~8月,美國政府爲提高債務額度上限所做的最後一搏,動搖了包括俄羅斯、中國、日本在內的美國國債投資者的信心,也讓市場氣氛更加恐慌。

股市中的泡沫現象

- 你還記得過去把投資當作一件趣事的那些日子嗎?我記得。對我來說,20世紀60年代末的紐約金碧輝煌,那時我20來歲,正當年。我是在股市泡沫破滅(Go-Go Bubble)的前一年開始從事分析師的工作。

情緒對股市有重要影響

- 儘管理性分析在很多情況下對決策很重要,依賴於情緒和情感做決定,是駕馭這個複雜、不確定且有時候很危險的世界快速、簡易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非常焦慮和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很自然地被經驗體系,主要是情緒所俘獲。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情緒常常有能力壓倒我們的分析,理性分析的記憶庫被與相關聯的事件的記憶庫和人們的情感所取代。

圖表測量泡沫的荒唐級別

- 1996~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有所不同。表2-1顯示的價格收益比是收益的1930倍,這些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驚人的739倍。我們可以這樣測量此次泡沫的荒唐級別,表2-1所顯示的十家互聯網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1971~1974年市場“漂亮50”家公司平均51倍市盈率的14倍。

情緒在股市中的作用

- 幸運的是,現在有新答案了。從20世紀80年代就有人開始研究,並幾近二十年裏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此產生了興趣,逐步地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新發現開始回答這個間題。

經典的關於投資者對股票的分析

- 接下來是兩個相當典型的關於投資者對這些股票的熱情程度的案例。案例A: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 AOL)在2000年3月的動態市盈率是200倍。公司發佈的收益在過去6年中高速增長,而分析師相信這種增長還會加速,因爲每年有成百萬的新用戶註冊,享用其受歡迎的在線服務。

請與投資思想家大衛•德雷曼同行

- 龍去蛇來,萬象更新!辭舊迎析之際,鄭博士又將全球“逆向投資之父”大衛·德雷曼( David Dreman)的傳世經典之作——(逆向投資策略》的第4版譯成了中文,“泊”來中國。無疑,這是鄭博士獻給中國投資者的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