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讓以前無法應用的市場策略現在成爲可能,但其結果有可能具有大崩潰的所有特徵——在極短的時間裏爆發。2000年5月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毫無徵兆地劇跌了9.2%,這是自1987年股市大崩盤以來最大的瞬間下跌:10 分鐘內市值蒸發了8620億美元。儘管最差的一些交易被取消了,收市時跌福收窄到3、2%,但投資者仍遭受了鉅額損失。更糟糕的是,投資者的信心在被貼上 “突發下跌”標籤的2007-2008年的市場崩潰中受到了沉重打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在2000年9月30日披露了有關這次市場崩潰的報告,看上去只觸及了問題的表象。至目前爲止,證券交易委員會還在緩慢而系統地往前推進,許多對突發下跌有深人瞭解的專業人士擔心證券交易委員會的進展過慢,就像1987年那樣,爲一場更嚴重的崩潰提供了可能。
市場上至今未被分析的一個巨大的新影響力量是高頻交易(high-fœquency trading, HFT)大多數使用此種交易方式的人建立了交易系統,可以用計算機在幾微秒(千分之一秒)內實現小的收益,大多數情況下,每股利潤只有一美分的一個零頭,但是交易量非常巨大。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根據來自一些交易渠道的估計,截至2儀年中期,高頻交易的比例已佔到美國市場交易量的近75。而在這個十年的早些時候,該比例大約只有10%,2年是33%,之後開始快速上升。除了巨大的交易規模,高頻交易商只佔了當今美國市場上近20家經紀機構的2%。
高頻交易商網羅了科學家、軟件開發人員、數學怪才和信息技術開發人員,他們的使命就是從每次交易中擠出哪怕是零點幾美分的利潤。RGM諮詢公司是德州奧斯汀一家主要的高頻交易商,在其門廳的石缸裏塞滿了硬幣作爲提醒,該公司每天交易量高達數億股,每股賺不到1美分,他們就是用這種方式賺錢的。像 RGM這類高頻交易商是美國證券市場新興的驅動力量。速度爲王,即便是百萬分之一秒,也能造成巨大差異。
高頻交易商建立的總部遍佈芝加哥、奧斯汀和新澤西的紅岸(Red Bank)0 算法、極高速計算機和直接電纜幾乎可以光速傳遞數據,爲其爭取到幾微秒的優勢。藉助極快的速度,他們能夠從歷史價格關係中迅速發現公開市場和私募市場上交易的股票之間的價差,並從中獲利,而不是鼓搗股票本身。他們也使用認沽/認購期權和期貨牟利。
迅速發展的高頻交易領域吸引了大批身着牛仔服的年輕工程師,他們懷揣着智取對手的神祕機器。程序員做出能及時瞭解證券基金買賣意圖的模型,在“博弈”時領先一步,搶佔制勝先機。高頻交易商也採用諸如冰山策略,將大的交易單劈成很多小單,用小的買賣單掩護大單交易,令其得以快速金蟬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