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

股市中的“謹慎人”原則

- 超越“謹慎人”原則在二戰後,通脹第一次永久性地駐留在投資環境裏。在這個劇毒的細菌面前,沒有什麼東西是安全的,其最大受害者是那些通常被認爲是最安全的投資:存款賬戶、短期國庫券、長期國債、企業債券,以及其他一些固定收益證券。少數公司可能會在正常階段出現經營困難,而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處境要差得多,正如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情況。

迴歸均位原則

- 前面的來源於代表性的認知偏見,支持一個最重要而且持續出現的投資錯誤。作爲直覺統計師,我們不理解迴歸均位原則。這一統計學的現象是在一百多年前由優生學的先驅弗朗西斯·高爾頓(Fraois Calton)提出的,對避免重大的市場錯誤有重要意義。

有缺陷的預測和可憐的投資回報

- 華爾街預測成癮你可能會記得美國民謠興起的年代,或者你願意獨自探索去發現喜歡的歌,那麼你可能會想起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這個人(侮個人都熟悉他的讚歌《這片土地就是你的土地》)。他來自大蕭條時期的俄克拉荷馬州。他的歌曲訴說着美國的貧困潦倒。

股市中流動性不產生流動性

- 結局是極其相似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惡夢醒來,突然發現那些項目並不像原先預計的那樣有利可圖。更糟糕的是,它們的流動性極差,除非給予大折扣,否則沒有人想碰,借款人手中幾乎沒有流動資金,比如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nlmp, 1992年)案。

心理學和投資失誤的關係

- 在過去近50年的時間裏,認知心理學與理論經濟學所走的路完全不同。當經濟學家擁抱簡單化的實用概念“理性人”時,心理學家構建了一個人類如何處理信息的複雜框架。隨着20世紀80年代認知心理學、社會學以及相關領域的長足發展,心理學家越來越關注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人類大腦和以機器爲基礎的電腦邏輯之問的區別。

股市中信息處理的弱點

- 在第3章第一次瞭解信息的處理過程時我們已經知道,赫伯特·西蒙在50年前寫了很多關於信息超載的內容。在某些條件下,人們可以預見專家的錯誤,而且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與心理學完全不同的領域,如工程學、印刷甚至是土壤採樣,都會出現類似的錯誤。股市中導致類似錯誤的條件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五花八門。

人們在股市中的過度自信現象

- 他們向8位經驗豐富的裁判陸續給出5~40個他們認爲與選擇跑底的馬相關的重要信息。研究顯示,裁判們的信心隨餚獲得的信息的增加而顯著上升,但是正確性概率仍然沒有變。正如研究所證實的,人們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通常會對其所獲得的信息抱有過度的自信,認爲他們的勝算會比通常的概率要高。最早關於過度自信的證據是關於面談的預見能力。

有效市場假說是過渡性的

- 回想起波普爾的言論:只有黑天鵝才能殺死一個理論。不幸的是,對於理論家來說,有太多的獵手遊蕩在有效市場假說的池塘邊,而讓他們成爲瀕臨滅絕的物種。然而,這只是有效市場假說不好的一面。

資金流入各種類型的指數基金

- 不論EMH、CAPM和MPT在描述市場方面做得很好,還是完全在胡言亂語,它們都激發了學術界和華爾街的想象力。在這些理論出現之前,投資經理和證券基金通常將投資組合所產生的回報率與標普500指數或道瓊斯指數做比較,不進行風險的校正。CAPM的發展促使學術界和諮詢師將風險計算放人公式中,以決定一個投資組合表現的優異程度。

自己挑選逆向投資股時應該滿足的原則

- 我從裏得到統計數據你可能會問,如何劃分組別?經紀行、諮詢服務機構以及金融出版物經常刊登長長的逆向投資股名單。比如《價值線調查》每週列出其追蹤的1700家企業中的100家最低市盈率、市淨率、股價現金流比率和最高股息率股票。

有效市場假說對市場和經濟產生的嚴重傷害

- 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現在你可以判斷有效市場假說核心假設的精確性:·關於流動性·關於槓桿·關於波動率和收益的相關性·關於波帕是否一直能保持穩定·關於理性投資者總是能“自發”維持正確定價有效市場假說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所有理論支柱都顯得不堪一擊。我們也看到了有效市場假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市場和經濟產生的嚴重傷害。

敢於和主流金融理論分庭抗禮

- 現代金融理論誕生於20擔絲己50年代。最初,由馮·紐曼和摩根斯坦從個體一系列嚴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設出發,運用邏輯和數學工具,發展了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將其吸收進瓦爾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爲處理不確定性決策問題的分析範式。進而構建了現代微觀經濟學並由此展開包括宏觀、金融、計最等在內的宏偉而又優美的理論大廈。

股市中的風險分析

- 當有效市場理論將關注點聚焦于波動性時,這樣做排除了已經被遵循了幾個世紀的風險分析指引。關於風險的謹慎的證券分析理論,大部分來自格雷厄姆、多德和其他幾位先驅的金融學者,但並沒有得到市場的重視。對有效市場理論的信奉者來說,他們會想,爲什麼要爲此煩惱?這些都已經包括在波動性中了,這些是完全不重要的。

金融槓桿的災難性影響

- 如我們所知,房價不只是下跌了5%;與2009年4月的低點相比,房價下跌了33%,與之相隨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價格跌幅更大。如果買方持有ABX(次貸衍生債券綜合指數)AAA級別住房抵押貸款次級證券(評級機構所給出的最高級別),在價格低點時,他將損失等價於其本金70%的保證金。

正確的賣出時點

- 賣出的時點不論使用哪種策略,最難做出的決定是何時賣出。對於這個問題,有多少投資者就有多少個答案。但即便在專業人士中間,也少有人堅持遵守自己的賣出法則。心理力量誤導了大多數賣出決定,結果經常是毀滅性的。我見過很多基金經理都會設定嚴格的賣出目標,我早年也是這樣做的。但當股價快速向這個預設價格移動時,利好消息通常會隨之而來。

心理學和投資的關係

- 通過一種叫徽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的統計方法,一種特殊的技術被設計出來以評估專家們的構成性推理能力。其中的一篇研究給放射線醫生出了一個高難度的構成性問題:判斷一個胃潰瘍案例是不是惡性的。爲了準確地診斷,放射線醫生需要分析7個大的指標,這些指標的組合可以給出57種不同的可能性。

有效市場假說與托勒密系統

- 不幸的是,這就是今天的有效市場專家們所做的事情。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一條走出波動性叢林的路嗎?不太可能。首要問題是他們給出了一個混雜的相關性,期望給出風險和回報之間的聯繫。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研究路徑。如同米爾頓·弗裏德曼所警告的:“如果真的有一種(相關性)與現有證據一致,那麼這樣的相關性就該有成千上萬種。

泡沫會隨着時間改變嗎

- 我將試着嚴謹地證明泡沫不會隨着時間而變。如果真有變化,那就是泡沫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了,股價的波動性也越來越大,對美國、世界經濟和金融系統的破壞性也越來越大。

有效市場假說的艱難處境

- 每當我想起那些爲有效市場假說辯護的情形,大腦中就閃現出英國喜劇電影《巨蟒與聖盃》中駭人的畫面。亞瑟王(King Arthur)和他的圓桌騎士在穿越森林,但其實他們兩個正在步行,歡快地在樹木和草地上穿行。當他們發現路被黑騎士(BlackKnight)封住的時候,黑騎士說要與亞瑟王決一死戰。

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徒強行介入期貨和股票市場

- 1987年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只有股票保證金的1/10,比1929年大股災期間飽受批評的低保證金還要低得多,簡直就是將1929年股災之後國會的交易保證金改革拋之腦後。期貨交易獲得了教授們的大力支持,因爲他們更看重流動性卻完全忽視了高槓杆帶來的風險。過去,當保證金的要求太低時,期貨和股票市場常常會發生巨跌或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