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高管的自我辯護中,可以看出。他們僅僅是將波動率視作衡量風險的標準,並未將流動性、槓桿及其他風險要素考慮進來。持這一觀點的甚至包括行業中的翹楚,例如花旗集團旗下有12個或者更多的抵押貸款子公司(那些從事抵押貸款的公司),它們清楚這些產品到底有多糟。此次浩劫有沒有動搖尤金·法瑪教授及其同仁的淪斷,即波動性是否是衡量風險或市場有效性的唯一標準呢?顯然沒有。2007年,當抵押擔保證券的價格迅速下滑時,法瑪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說道,“‘泡沫’這個詞帶給我一個難題,”並繼續解釋爲什麼人們願意相信房地產市場價值。“房地產市場是低流動性的.但是人們在購房時會十分小心……故而購買過程是十分謹慎的。”
理性的市場沒有泡沫或股災
儘管在本章及之前章節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市場泡沫,但是大多數有效市場假說的支持者仍然拒絕承認泡沫及泡沫破裂的存在。“我甚至不知道泡沫到底代表着什麼。儘管這些詞彙十分流行,但我不認爲它們具有實際意義”,尤金·法瑪教授試圖維護有效市場假說的理淪核心,那就是價格總是維持在其應有的水平。他否認了市場狂熱及泡沫破裂的存在。但是,市場泡沫和首次公開募股總是對有效市場假說構成威脅,因爲它們似乎在藐視一貫的理性行爲。法瑪與其他有效市場假說的迫隨者們被逼進了死衚衕。有效市場假說不得不否認市場狂人與恐慌的存在,否則它將被致命之箭射中,當然一種流行的理論被推翻並不是件令人愉悅的事。只有一種方式能使這·理論倖免於難,並且尤金·法瑪教授發現這一理論的智慧也從未被人質疑過。
他着重強調了市場泡沫並不存在。爲什麼?因爲理性的投資者總是促使價格維持在其應有的價格水平。在《紐約客》雜誌的文章裏,法瑪教授一再回避知名財經記者約翰·卜西迪((John Cassidy)的種種責難。但這樣的行爲。卻讓他陷人更易被挑戰的境地:他的理論從沒有被市場證實過。
回到有效市場假說的邏輯,如果依法瑪所言,沒有市場泡沫及恐慌。那麼我們不得不更詳細地審視這些創造出“壯舉”的理性投資者們。我們在第2章已經仔細探討過這個問題了,本章也做了簡述,那就是:並沒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基本面分析方法可作爲證券分析師、基金經理及其他理性投資者們在市場泡沫下,花10倍、100倍甚至更多倍於正常定價的價格來購買資產的託辭。這一點在第2章中闡述得尤爲明顯,分析師和資金經理確實偏離了他們的分析方法,人都花了高價去購買。在這點上,他們已經不再遵循有效市場似說的理性投資假設。因爲如果他們遵循了,那麼價格也不可能會達到泡沫的程度。
有效市場假說的擁護者似乎已經站不住腳了。他們認爲專業人員和其他有經驗的投資者仍能將價格維繫在其應有的水準。但是我們看到,該邏輯並不奏效。有效市場假說難道可以在沒有絲毫證據的情況下再次做出大膽的假設,即有經驗的投資者的行爲是正確的?學識淵博的投資者能夠維繫價格在其應有水平上,恰恰是對有效市場假說假設的嚴重威脅。也許,對經驗豐富的投資者的投資行爲做詳細研究,要比對他們應該採取什麼行爲進行研究更有說服力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