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那些有抽象推理天賦的人可以解決大量的複雜問題。每個領域都有它的威廉·米勒和比爾·格羅斯,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因此,看上去目前投資方法所要求的信息處理的能力和抽象推理的標準,無論對專家還是新手來說,都過於複雜而且無法精確使用。
虧損的不二法門
在這一點上,你可能會懷疑我是不是誇大了股市中做決策和預測所面臨的問題。我想可以從股市專家長期中愈的投資中找尋答案。
我們來看看1968年2月在紐約希爾頓酒店召開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大會。幾百位參會代表羅列了當年表現可能會優異的股票。最熱門的股票是大學電腦公司—當時表現最出色的股票。它的股價在接下來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裏從443美元下跌了88%。由(機構投資者)在1972年冬天主辦的一次會議中,航空股被認爲在當年的表現會最好。但上升了1%之後,航空股在當年股市陡峭的升市中下跌了50%,1973年的會議乾脆就不再提航空股了。而在1999年的會議上,大多數專家選擇安然公司作爲接下來12個月內表現最好的股票。我們都知道後來這隻熱門股票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些都只是偶然意外嗎?在發表於1982年名爲(新逆向投資策略)(The NewContrarian Investment的書中,我概括了1929 -1980年51年間的52份調查中的大部分由專業投資者推薦的熱門股的結局。專業人員參與的人數從25人到幾千人不等,中間值是100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專業投資者的選擇總是與接下來的12個月內標普500的走勢相左。
有18項研究分別統計了專家們所選的5只或更多愛股的表現。這裏沒有用一兩隻股票,而是用分散化的股票數來降低機會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這18個投資組合中有16個組合的表現都跑輸大市。這意味着,實際上,如果客戶接受了專家關於這些股票的建議,他們的投資表現大概有88%的可能跑輸大市。隨機地扔硬幣都有50%的機會戰勝大市呢!
另外34個組合的表現稍徽好一點。總的來說,在有很多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參與的熱門股票和行業的52個組合中,有40個組合的表現都跑輸大市,達到77%這些調查雖然時間跨度超過50年,但截止日期是1950年。在此之後,專家選股的技術有提高嗎?《華爾街日報》進行了一項調查,查看了4位有名望的專家在1986~1993年每年的擇股表現是否跑贏大市。每年年末,4位專家分別向金融板塊的編輯約翰·多夫曼(JohnDorfman )薦出各自看多的5只股票,然後多夫曼負責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審查這些股票的表現,來年按股票的業績刪除兩個表現墊底的專家,加人兩個新專家。在這38個投資組合中,有16個投資組合的表現低於大市。這個結果比前面的結果稍微好一點,但還是比扔硬幣的概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