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時
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
- 你可能會認爲,在1987年大股災之後,如果有效市場假說不想被華爾街分析師直言拒絕或被其信徒懷疑,它應該好好檢討自己。但這並沒有發生。1998年,一場新的危機正臨近沸點,這次歸因於一個龐大的對沖笨金的投資策略。在“大到不能倒”這個詞流行之前,這家公司就是一個標本。
你從來沒有做過的最好的投資
- 讓我們想一想,所有這些錢從哪裏來的?擁有現金的投資人怎麼會將現金投入到公募基金和股市中呢?錢一定是從某個地方來的。不錯。錢可能來自養老金計劃,但是養老金的錢從何而來呢?養老金的資金要麼來自民間部門,要麼來自政府。請記住,政府通過徵收所得稅,從民間部門中獲得了大部分的資金。
投資的目的
- 在薄冰上滑冰也比完全不滑冰有趣。——約翰·沙納漢(JohnShanahan)每個人都想發財,想要有很多錢來消費或者炫耀。賺錢變得跟巴黎礦泉水一樣流行。一代熱衷購買寶馬車的中產階級正好遇到一個大牛市,而牛市創造出的財富超出了大部分人最初的預期和最有野心的想象。
長期投資的謬誤
- 長期投資的謬誤談到股市投資,經常有一個普遍的謬誤,就是投資人只要買績優股,然後長期持有就可以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這種說法存在嚴重的誤解。長期而言,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事情是:所有的人都會死。 我給你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福特汽車公司一直是一隻重要的績優股,近年來福特公司經營的不錯。
如何判斷投資人未來的行動
- 如何判斷投資人未來的行動要判斷投資人未來的行動不會太難。投資人有一種十分根深蒂固的習慣就是通過研究過去來預測未來。投資人現在已經學會避開之前慘跌的股票,因此他們不會持有科技股。當投資人研究過去時會特別注意那些有過可觀上漲的股票,一些特定的股票,如《價值》(Worth)雜誌主編精選推薦的股票。
納斯達克股市未來走勢如何
- 納斯達克股市未來走勢如何從納斯達克股市跌慘之後,許多投資者和朋友都問我對這個市場有什麼看法。意思是問我“股票什麼時候會漲回來”,我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爲我知道他們也不願意知道答案。我會告訴他們:“最好的類比,也許應該看看日本的情形。
如何瞭解基金操作情況?
- 如何瞭解基金操作情況如何瞭解基金操作情況每週五,你可以瞭解那些大型投資機構如何進行投資。這一天,《投資者商業日報》會揭示大型共同基金所投資的前25個重倉股。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些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也可以很方便地通過各種價值模型來找到值得長期投資的股票。
投資者最好不要關注短期的波動性
- 儘管這些表格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但是常規智慧改變得很慢。奈特教授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劃分,給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表現在短期內都是不確定的,但是隨着時間推移,不確定性會轉化爲風險。如果風險回報是豐厚的,那麼風險仍是我們的朋友,對於股票來說確實如此。
自動保險策略
- 教授們和交易者沒有注意到的是槓桿或流動性。由於他們認爲通過波動性可以掌控一切,而且波動性是風險的唯一原因,因此不用太在意流動性和槓桿。他們如此關注波動性,如此強烈地認爲波動性就是風險,而認爲槓桿和流動性是獨立的風險因素,並不會導致什麼結果,它們在LTCM所使用的、擁有有效市場假說精髓的公式中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是。
配對交易策略
- 在LTCMT的投資策略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配對交易策略,本質上是一種瑣碎而微不足道的生意。邁倫·斯科爾斯既是一位出色的專家學者,也是公司頂層的決策制定者。他在解釋配對交易策略時說:“基金通過上千次交易獲得微小的利潤,就好像是在沒有人能夠做到的水平上收集瑣碎的資金。
投資者保護性措施3:行業基金並領先市場的證券基金
- 措施3:行業基金行業分類基金與ETF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由基金經理挑選股票,因此收費會更高,而且費率是基於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然而其中仍有不錯的機會。我建議你先查看基金經理的至少10年的業績記錄。只有在行業內領先,他才值得關注。另外也要看基金的收費。長期業績不佳是高收費的一個主要原因。
漲跌幅度限制的規定複雜且因股票和市場而異
- 在5月6日美國股市10分鐘崩潰事件中,高頻交易充當了重要角色。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的聯合報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價值約 41億美元的期貨合約被自動賣出,在引發這場下跌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合約一開始賣出,引發了高頻交易機構的跟風拋售。
貝塔值和其他波動性指標被引進
- 讓我們用稍微技術一點的說法翻譯一下。正如我們討論過的,貝塔值和其他波動性指標被當做風險的客觀測量方法被引進,聲稱不再需要混亂的不準確的人類猜測,貝塔值更是成爲有效市場理論計算風險的試金石。一切看上去都不錯,直到股票市場的長期業績數據把一個小問題變得越來越明顯:較大〈或較小)的波動性與實際回報並無相關性。
高頻交易對流動性不是恩惠而是市場穩定的嚴重威脅
- 爲什麼監管機構僅在數月之前還讓個人投資者承受高達近%的損失(相當於新限制規定的倍)?這個問題從未被回答過。令人驚奇的是(或許不值得驚訝),從這場“雪崩”中賺到錢的只有高頻交易者和一些經紀機構。不幸的是,我們又一次看到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失職了。
有效市場理論中的風險
- 風險既可以是妖婦,也可以成爲萬能的神靈。無論是在賭場還是在市場,風險伴隨着我們,並提供令人驚訝的回報。當我們賺錢時,並不會裝進口袋裏離開,而是會繼續玩下去,經常是把到手的又輸了回去,甚至還會輸得更多。歷史跟隨着那些得戰爭的偉大的將軍們不斷週而復始地發展。想想拿破崙、羅伯特.李、歐文,隧美爾。
波動性的最後落腳點
- 前一章講到,有效市場假說在1987年大股災、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垮臺(1998年)和2007~2008年大股災以及之後的人蕭條,已經玩火自焚了。其中一個上要的指控就是其有先天缺陷的風險理論.該理淪主要注重波動性卻完全排除了槓桿、流動性和其他改要的風險因素。
如何保護自己陷人流動性境
- 我們大多數人都記得,1989年蘇聯解體後,東歐到處都在清理斯大林雕像。小型雕像由工人們用繩索拉倒,大一點的用拖拉車和重型建築設備處理。俄羅斯的前景不明,但是不會再走回頭路看到這個現象,我們也許會問:如果波動性被推翻了,誰會取代它的位置?本章的精華是提出能在許多困難場合有效使用的風險測評方法。
貝塔係數的模型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被擊碎
- 被當代金融大炮轟炸的是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同時還有有效市場假說理論的很大一部分。法瑪的新發現否定了過去很多的專業研究,包括他自己的一些研究。他無奈地說:“我們一直都知道世界很複雜。”他可能已經知道了這一點,但在長達20年的時問裏他都沒有說出來。他的“貝塔係數已死”的言論給了波動性致命一擊,響徹了金融世界。
根據投資組合的風險來校正證券基金和基金經理表現的方法
- 經濟學家發現風險的這種觀點很吸引人,兒乎是令人着迷的,因爲這就是理性人根據經濟學理論應該表現出的行爲。如果投資者是規避風險的,而經濟學家能夠證明這一點,他們就掌握了經濟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的證據:人類是理性的決策者。
低貝塔係數股票與高貝塔係數股票
- 既然MPT的理論基礎和隱含的假設是所有投資者都規避風險,同樣的,對研究者來說,貝塔係數無法被驗證,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投資者是規避風險的,那麼貝塔係數或其他風險一波動指標就應具備預測能力。而貝塔係數沒有預測能力,過去和未來的貝塔係數沒有相關性,這很異常,是理論中的“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