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總體而言,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壞習慣:把理論當成現實。作爲一個強調實證的懷疑論者,我最感興趣的還是CAPM在實踐中是否行得通。
例如,圖2-1摘自法瑪和弗倫奇在2004年關於CAPM的一篇評論。他們運用2-5年期的年均收益,對1923年到2003年紐約證交所(NYSE)、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及納斯達克(NASDAQ)的所有股票在12月的貝塔係數進行了檢驗。然後,他們按貝塔係數建立10個投資組合,並對這些組合的收益進行了爲期12個月的跟蹤。
圖2-1標出了平均貝塔值十等分點對應的平均收益。直線表示根據CAPM進行的預測。很明顯,這個模型的預測完全與現實情況相違背。CAPM嚴重低估了低貝塔係數股票的收益率,高估了高貝塔係數股票的收益率。在長期內,貝塔係數與收益率在本質上不存在任何關聯性。
圖2-1 貝塔係數十等分點對應的平均收益(1923-2003)
當然,這就意味着我們最好建議投資者採取傾向於低貝塔、規避高貝塔的投資策略—這也是費希爾•布萊克於1993年最早提出的投資策略。
但這絕不是價值的替代品,貝塔套利策略基本屬於市淨率(B/P)投資策略。例如,在成長類股票(市淨率B/P較低)中,低貝塔值長期投資與高貝塔值短期投資的平均收益率差異爲5%。
而在價值型股票(市淨率較高)中,低貝塔值長期投資與高貝塔值短期投資的樣本年均收益率約爲8.3%。因此,無論是成長型投資者,還是價值型投資者,都可以利用低貝塔投資策略。
這種情況不僅侷限於美國。在興業銀行數量研究部魯伊•安圖內斯(Rui Antunes)的協助下,我們對歐洲市場不同貝塔值的股票收益情況進行了檢驗。低貝塔值股票的平均回報率超過高貝塔值股票!這無疑是另一個直接與CAPM相矛盾的證據。
CAPM的另一個觀點認爲,資本加權市場指數是有效的(按均值一方差衡量)。假如每個人都接受相同的收益分佈,而且所有投資者均面對相同的投資機會,那麼,所有人最終都將持有相同的組合,而由此建立的組合必然是市場價值加權組合。
大量的證據表明,在這一點上,CAPM是錯誤的。比如說,羅傑•克拉克、哈倫德拉•德席爾瓦和斯蒂夫•索雷在最近一期《組合管理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與具有市場指數的組合相比,最小方差的組合能在風險最小的情況下實現最大收益率。
當然,那些對CAPM篤信不已的人(從實踐依據角度說,這完全是盲目的迷信)要麼辯稱,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對CAPM進行真正的檢驗(這還要感謝那些一無是處的理論學家),要麼會說,更先進的ICAPM跨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絕對不容置疑。遺憾的是,ICAPM的基本要素至今尚未得以明確,因此,我們面對的依舊是一個空洞無物的理論。對這兩個CAPM理論的辯護對實務操作者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