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一位名叫彼得·林奇的年輕投資組合經理逐漸成爲全球最著名的投資者之一,其原因顯而易見——1977年5月,他接手富達麥哲倫共同基金(這是他作爲投資組合經理的第一份工作),當時該基金的資產規模爲2000萬美元。1977年至1990年間,他將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年化收益率高達驚人的29%,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林奇運用一些非常基本的原則實現了這一點,他樂於與任何人分享這些原則。彼得·林奇堅信,個人投資者比大型機構投資者擁有先天優勢,因爲大型機構要麼不願,要麼無法投資那些尚未受到分析師或共同基金高度關注的小型股公司。無論您是想爲客戶尋找穩健長期投資機會的註冊代理人,還是力求提高回報的個人投資者,我們都會向您介紹如何實施林奇久經考驗的策略。
彼得·林奇的三大基本投資原則
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的輝煌業績贏得了廣泛關注,這通常伴隨着他出色的業績。此後,他撰寫了幾本書,概述了他的投資理念。這些書都值得一讀,但他的核心論點可以概括爲三個主要原則。
1. 只買你瞭解的東西
林奇認爲,我們最強大的股票研究工具是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常識。林奇引以爲豪的是,他的許多絕妙的股票投資點子都是在逛雜貨店或與親朋好友閒聊時發現的。
當我們看電視、讀報紙或聽廣播時,我們都能進行第一手的分析。當我們開車在街上行駛或度假旅行時,我們也能嗅到新的投資機會。畢竟,消費者貢獻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換句話說,股票市場的大部分業務是服務於您——個人消費者————如果某樣東西吸引了您作爲消費者,那麼它也應該激起您的投資興趣。
2. 做好功課
第一手觀察和軼事證據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所有偉大的想法都需要經過深入的研究。不要被彼得·林奇在勤奮研究方面的樸實無華所迷惑——嚴謹的研究纔是他成功的基石。在追尋一個偉大想法的最初火花時,林奇強調了他認爲任何值得購買的股票都應具備的幾個基本價值:
- 銷售佔比。如果某個產品或服務最初吸引您加入公司,請確保其佔銷售額的比例足夠高,以產生實際意義;如果一款優秀的產品僅佔銷售額的5%,那麼它對公司盈利的影響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
- 市盈率與增長率(PEG) 比率。該比率是估值與盈利增長率的比率,可以用來衡量股票的預期價值。你應該尋找盈利增長強勁且估值合理的公司——PEG 比率爲 2 或更高的高增長公司,其盈利增長已經反映在股價中,因此幾乎沒有出現失誤的餘地。
- 青睞現金狀況強勁且負債權益比率低於平均水平的公司。強勁的現金流和審慎的資產管理使公司在各種市場環境中都能擁有選擇。
3. 長期投資
林奇曾說過:“除非出現太多意外,否則未來10到20年的股市走勢相對可預測。至於兩三年後股價是漲是跌,你不妨拋硬幣來判斷。” 聽到一位華爾街傳奇人物說出這樣的話,或許會讓人感到意外,但這恰恰凸顯了他對自己投資理念的堅定信念。他始終保持對所持公司的瞭解,只要情況沒有改變,他就不會拋售。林奇不會試圖把握時機,也不會預測整體經濟的走向。
事實上,林奇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以確定市場時機是否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根據研究結果,如果一位投資者在1965年至1995年的30年間,每年在一年中絕對最高的一天投資1000美元,那麼這位投資者在30年期間的複合回報率將達到10.6%。如果另一位投資者也在一年中最低的一天,每年在同一時期投資1000美元,那麼這位投資者在30年期間的複合回報率將達到11.7%。
因此,在經歷了30年最糟糕的市場時機之後,第一位投資者的年回報率僅落後1.1%。因此,林奇認爲,試圖預測市場的短期波動根本不值得。如果公司實力雄厚,它就能盈利更多,股價也會升值。通過簡化流程,林奇得以專注於最重要的任務——尋找優秀的公司。
林奇創造了“十倍股”一詞,用來形容股價上漲十倍(即1000%)的股票。他管理麥哲倫基金時,正是在尋找這類股票。尋找十倍股的首要原則是,當股票上漲40%甚至100%時,不要賣出。如今,許多基金經理傾向於減持或拋售盈利股票,同時增持虧損股票。彼得·林奇認爲,這無異於“拔花灑草”。
綜述
儘管彼得·林奇承擔了過度分散基金的風險(他曾一度持有數千只股票),但他的業績和選股能力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大師,善於研究自身環境,洞悉世界的現狀和未來走向。通過運用他的經驗教訓和我們自身的觀察,我們可以在與世界互動的同時,更深入地學習投資知識,讓投資過程更加愉悅,收益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