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安全空間是指單位股票價格低於單位股票價值部分的差價。差價越大安全空間就越大,安全空間越大股票盈利勝算的概率也就越大。美國股票投資大師格雷厄姆說到平生投資的體會和經驗時,曾說:“我將投資的關鍵和核心大膽濃縮爲四個字:安全空間。”對股票投資安全空間的追求,也就是對減小或避免投資風險的追求,安全空間越大就越能較好地彌補我們可能遇到的不可知、不確定和自身能力等因素產生的投資風險。無論從安全空間的定義上說,還是從安全空間的操作實務觀察,安全空間可以說是股票價值投資的核心。
離開了安全空間就不存在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只有在有足夠的安全空間時才能得到滿意的回報。就像大橋的建設一樣,如果一座大橋準備建成實際最高能通過1000噸的承重,那麼,它設計時就會給出一定的安全空間,比如設計通過承重就會爲1500噸或2000噸。如果設計通過承重低於或等於實際通過承重,不用考慮,結果肯定很危險。任何一位頭腦正常的橋樑設計師都不會瘋狂或愚蠢到如此大膽的地步。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們在股票市場上常常會幹出用2元錢的價格買入1元的價值或3元錢買入1元價值,甚至用N元錢買入1元價值股票的愚蠢事情來。很多專家、教授等極度聰明的俊才們一進人股市就會犯愚蠢病,連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先生也不例外,他在南海公司股票投機失敗後不得不感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人性和社會問題。
因爲企業價值估算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其估值只能是一種近似值,是一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價值域。這個價值域運用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也會出現較大偏差。爲更進一步地有效利用和最大程度增加安全空間,在實踐中就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參照物。通過多年的實踐,我認爲有必要設置以下四個運用安全空間的場景參照物: 一是大盤崩潰,從高位跌幅50%以上,個股也是同理,二是個股或行業跌破淨資產,即市淨率(PB) <1時,最好是市淨率(PB) <0.7以下時,可以考慮進場。市淨率小於1時就意味着有了安全空間,小於0.7,甚至0.5或更低時,可以說就有了相當的安全空間優勢,足以彌補或規避市場系統風險和自身操作風險了;三是市盈率(PE) <淨利潤增長速度2倍時,即淨利潤增長速度=市盈率(PE) X2。
不過,這種方法要用在長期穩定增長的公司上,並要剔除一次性的收益。再就是淨利潤增長率大於50%時最好慎用,因爲連續三年以上能保持50%以上增長的企業只能靠運氣才能找到;四是公司的隱性資產大於企業上市的市值,如:礦山、土地、房屋、現金、存貨溢價和可交易金融資產等。牛市時公司市值高企,隱性資產佔比較小,到了熊市公司市值嚴重縮水,隱性資產佔比就會顯得很大,其價值可能比整個公司的股票市值還要大。如: 2012 年三季度的康佳B股市值只有26億港元,但其銀行存款卻高達33億人民幣,其市淨率(PB)也在0.5附近。
如果,上述四個運用安全空間的參照物情況出現,就意味着大量具有充分安全空間的股票存在,股票投資者不再需要尋尋覓覓有安全空間的股票,不再需要煞費苦心地計算估值,市場已經進人了遍地是黃金的美妙時光。巴菲特這個時候會興奮地又一次激情滿懷:我就像一個好色的小夥子進入了美麗的女兒國。與此相反,巴菲特老先生會像股市高漲的1968年一樣鬱悶地嘮叨:現在我確實找不到好的股票投資了。我要退出,解散吧——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