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對CAPM的起源作一番簡單回顧。實際上,CAPM不過是哈里•馬科維茨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博士論文研究中提出的。馬科維茨設計了一個精妙的分析工具,藉此,投資者可以計算出每一隻股票的權重,從而在既定風險的水平上,實現整個投資組合收益的最大化。運用馬科維茨的方法,理性投資者將獲得均值一方差合理搭配的有效組合;也就是說,他們將在預期收益既定的前提下實現組合方差(風險)的最小化,或是在既定方差的基礎上實現預期收益的最大化。
馬科維茨爲全世界創造了一種威力無窮的市場分析工具,此後,無數人開始樂此不疲地操練着CAPM。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弗朗哥•莫迪利安尼和默頓•米勒提出了股利與資本結構無關的觀點。他們認爲,市場是有效的(當時還沒有人正式提出市場有效假說),投資者根本就不會關心收益被公司留存,還是作爲收人被分配(這一點對後來的研究非常重要)。
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有效市場學派的兩個部分終於登堂人室,成爲不可動搖的神聖經典。CAPM的第一部分由威廉•夏普、約翰•利特納、傑克•特里諾提出。在CAPM模型最完美的情況下,所有投資者都會心甘情願地使用馬科維茨最優化模型。隨後,他們又找到了可以區分所有股票的單一元素。當然,這個無所不包的單一元素就是貝塔係數。
有效市場假說本身的誕生,則是出自尤金•法瑪之手(同樣是一篇博士論文)。在這裏,我不想大談特談市場的有效性,因爲讀者知道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