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 ETF 与被动型 ETF 投资:概述
传统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有数百种类型,几乎涵盖所有你能想到的指数。ETF 具备指数共同基金的所有优势,包括低换手率、低成本和广泛的分散性,而且其费用率也显著降低。
虽然被动投资是ETF投资者中流行的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策略。本文我们将探讨并比较各种ETF投资策略,以深入了解投资者如何运用这些创新工具。
摘要
- 过去十年,ETF 的受欢迎程度大幅提升,投资者可以低成本获得涵盖多个指数、行业和资产类别的多元化持股。
- 被动型 ETF 倾向于遵循跟踪特定基准的买入并持有指数策略。
- 主动型ETF利用多种投资策略来超越基准。被动持有主动型ETF确实可以实现主动管理。
- 被动型 ETF 的成本往往低于主动型 ETF,而且透明度更高,但也不提供任何阿尔法空间。
被动投资
ETF 最初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跟踪指数的单一证券,并进行日内交易。日内交易使投资者能够通过单笔交易买卖构成整个市场(例如标准普尔 500 指数或纳斯达克指数)的所有证券。因此,ETF 提供了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建仓或平仓的灵活性,而共同基金则每天只交易一次。
虽然日内交易能力对于活跃交易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但对于喜欢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来说,这仅仅是一种便利。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都无法超越其基准或被动管理基金,尤其是在较长时期内。ETF 为实施指数化或被动管理提供了一种便捷且低成本的方式。
主动投资
尽管指数基金业绩斐然,但许多投资者并不满足于所谓的平均回报。即使他们知道少数主动管理型基金能够跑赢大盘,他们仍然愿意尝试。ETF 正是为此而生。
通过允许日内交易,ETF 为这些交易者提供了追踪市场走向并进行相应交易的机会。虽然仍然像被动投资者一样交易指数,但这些主动交易者可以利用短期波动获利。如果标准普尔 500 指数在开盘时飙升,主动交易者可以立即锁定利润。
因此,所有可用于传统股票的主动交易策略也可用于 ETF,例如市场时机、板块轮动、卖空和保证金买入。
主动管理型ETF
虽然ETF的结构旨在追踪指数,但它们也可以被设计为追踪热门投资经理的首选,模仿任何现有的共同基金,或追求特定的投资目标。除了交易方式之外,这些ETF还可以为投资者/交易者提供旨在实现高于平均水平回报的投资。
主动管理型ETF有可能使共同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受益。如果ETF旨在反映某只共同基金,其日内交易功能将鼓励频繁交易者使用该ETF而非共同基金,从而减少共同基金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使投资组合更易于管理且更具成本效益,从而提升共同基金对投资者的价值。
透明度和套利
主动管理型ETF之所以难以普及,是因为其创建存在技术挑战。基金经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都与交易复杂度有关,更具体地说,是ETF套利机制的复杂性。由于ETF在证券交易所交易,ETF份额的交易价格与标的证券的交易价格之间可能存在价格差异。这为套利创造了机会。
如果ETF的交易价格低于标的股票的价值,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ETF份额,然后将其兑现以获得标的股票的实物分配,从而从折价中获利。如果ETF的交易价格高于标的股票的价值,投资者可以做空ETF,并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股票来弥补仓位。
对于指数ETF,套利使ETF的价格接近标的股票的价值。这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特定指数的持仓情况。指数ETF无需担心披露持仓,价格平价符合每个人的最佳利益。
对于主动管理型ETF来说,情况会有所不同,其基金经理会因选股而获得报酬。理想情况下,这些选股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跑赢其ETF基准指数。
如果ETF频繁披露其持仓情况,从而导致套利行为发生,那么投资者就没有理由购买该ETF——精明的投资者会直接让基金经理进行所有研究,然后等待他们的最佳投资方案披露。投资者随后会购买标的证券,避免支付基金的管理费用。因此,这种情况不会激励基金经理创建主动管理型ETF。
然而,在德国,德意志银行旗下的DWS Investments部门开发了主动管理型ETF,这些ETF每日向机构投资者披露其持仓情况,披露时间有两天延迟。但这些信息要到一个月后才会与公众共享。这种安排为机构交易者提供了套利基金的机会,但却向公众提供了过时的信息。
在美国,主动型ETF已获批准,但必须对其每日持仓情况保持透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5年否决了不透明的主动型ETF,但目前正在评估不同的定期披露主动型ETF模式。SEC还批准在ETF波动较大的交易日,在不披露价格的情况下进行股票交易,以防止出现2015年8月创纪录的盘中跌幅。当时,由于证券交易暂停,而ETF交易仍在继续,ETF价格暴跌。
综述
主动管理型和被动管理型ETF都是ETF投资者常用且合法的投资策略。虽然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管理型ETF仍然稀缺,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型基金管理公司正在努力克服让此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