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面臨着多種類型的風險——既有內部風險,也有外部風險。有些風險可以通過戰略規劃來預測和消除,而有些風險則很難在一開始就識別出來。召回就是其中一種風險——通常在產品或服務上市後發生。沒有哪家公司願意經歷召回。這是因爲召回會改變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市場表現,並對其聲譽造成負面影響。但這是如何發生的呢?繼續閱讀,瞭解更多關於產品召回的基礎知識、召回對公司的影響以及歷史上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召回事件。
重點摘要
- 產品召回是檢索和更換有缺陷產品的過程。
- 公司或製造商承擔更換和修復缺陷產品的費用,或補償受影響的消費者的費用。
- 召回可能會損害公司的聲譽並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 小公司可能無法從召回事件中恢復過來,因爲它們缺乏強勁的現金流和品牌知名度。
- 規模較大的公司更有能力應對召回的短期影響,而不會遭受任何長期後果。
什麼是產品召回?
產品召回是指爲消費者回收並更換缺陷產品的過程。當公司發佈召回通知時,公司或製造商將承擔更換和修復缺陷產品的費用,並在必要時向受影響的消費者提供補償。缺陷商品、食源性疾病或有害藥物可能會損害公司聲譽、增加營銷成本,最終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召回並不侷限於某個特定行業。事實上,召回範圍廣泛,涵蓋汽車製造商(例如豐田 ( TM )、通用汽車 ( GM ) 和本田 ( HMC )),以及食品、醫藥和消費電子行業。
政府機構負責對產品進行檢測,並在產品上市前識別出存在缺陷的產品。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和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是其中最常見的機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這些機構中的任何一個發現或獲悉向公衆發佈的產品存在不安全或缺陷,產品供應商就會發布召回通知。
在哪裏可以找到召回信息
您可以從許多不同的來源獲取有關召回的信息。公司會在自己的網站上發佈其生產、供應和銷售的產品召回信息。您也可以從地方和國家媒體上找到召回信息。但最重要、最全面的召回信息來源是政府機構——上面列出的機構以及其他機構。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在其網站上列出了產品召回和撤回信息。這些列表會定期更新。
原因
隨着運輸方式更加快捷高效,全球供應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許多日常用品都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爲了保持競爭力,企業紛紛擴大全球供應鏈、開展離岸外包和業務外包,卻犧牲了產品可靠性。
例如,蘋果公司 ( AAPL ) 的 iPhone 很少只在世界某個地方生產。它們可以分解成不同的部件——軟件、硬件和外殼,分別在中國、韓國和歐洲生產。每個地區對產品和服務的法律規定各不相同,但最終產品必須符合其銷售國家/地區的法規。因此,即使外殼在中國符合法規,也可能不符合美國法律。因此,它必須被召回。
財務影響
公衆信心對消費主義有着重大影響。如果消費者無法信任他們購買產品的公司,他們將來就不會購買這些產品。正因如此,召回事件對公司而言往往具有毀滅性的影響。規模較小的公司缺乏強勁的現金流和品牌認知度,因此更容易遭受財務損失和品牌形象受損。但這並不意味着大公司就能免受產品召回的影響。與規模較小的公司不同,它們更有能力承受召回事件的短期影響,並且很少遭受任何長期財務後果。
消費者保護法要求製造商和供應商承擔所有產品召回的費用及任何相關費用。儘管保險可以承擔更換缺陷產品的最低金額,但許多產品召回最終會引發訴訟。銷售損失、更換成本、政府制裁和訴訟,一次大規模召回可能演變成一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大麻煩。對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來說,昂貴的短期損失很容易彌補,但當股東和客戶失去信心時,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長期影響,例如股價暴跌。
例如,豐田汽車公司(Toyota)的一系列油門召回事件造成了20億美元的損失,包括維修費用和銷售損失。受金融危機影響,該公司股價下跌了約30%,市值達350億美元。Keurig公司因召回720萬臺咖啡機,股價下跌了2.2%。
召回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股票表現及其利潤。
恢復
召回對公司財務和聲譽的影響可能是難以克服的。許多小公司因產品缺陷而宣佈破產,美國花生公司就是一個例子——詳見下文。擁有更大靈活性的大型公司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以維護客戶忠誠度,最重要的是,維護股東信心。
承擔責任並迅速採取行動是挽救品牌聲譽免受產品召回影響的最安全方法。雖然和解索賠和維修費用可能很高,但股價下跌通常影響更大。
值得注意的歷史回憶
美國花生公司(Peanut Corporation of America)原本是一家擁有約90名員工的小公司,但由於大規模召回近4000種使用公司原料的產品而遭受重創。2008年至2009年初,一場沙門氏菌疫情導致數百人患病,約12人死亡,迫使該公司停止運營,隨後該公司申請破產。
福特汽車公司 ( F ) 在 21 世紀初宣佈召回 650 萬輛裝有凡士通輪胎的汽車。這些缺陷輪胎在美國引發了 5,000 起投訴,造成 800 人受傷,271 人死亡。豐田汽車公司自 2009 年開始多次大規模召回,最終因油門踏板卡住、安全氣囊故障等諸多問題召回了超過 1,000 萬輛汽車。
製藥行業也遭受了毀滅性的召回事件。製藥商默克公司( MRK )召回了其關節炎藥物萬絡(Vioxx),原因是該藥物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該藥物導致默克公司在和解索賠和訴訟中損失了48.5億美元。
咖啡機制造商 Keurig 因過熱問題召回了 720 萬臺單杯咖啡機。無論召回事件發生在哪個行業,顯而易見的是,大公司能夠承受財務和聲譽損失。
結論
產品召回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有害,但沒有證據表明銷售額或股價會長期下跌。豐田和默克因產品召回而遭受了短暫的財務影響,但最終得以反彈,其品牌和股價均強勁回升。
在政府機構的監管下,產品召回幾乎每週都會發生。這或許是由於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爲了降低成本並保持競爭力,現代商品採用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零部件,有時甚至會以犧牲可靠性爲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