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述構成我的這些策略的原則時,有時很難說清一個原則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它們之間往往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儘管其他原則似乎已經體現出懷疑主義者的內涵,但我認爲還是有必要把它作爲一個獨立的原則。我在非金融界最祟拜的英雄之一,著名音樂家布魯斯•斯普林斯汀曾說過,“盲從足以致命”。對於缺乏批判性思維的危險,我非常贊成這句話。
多年以來,我有幸結識很多傑出的投資家(依他們的投資策略和投資業績)。他們的共性之一就是始終對事物保持合理的懷疑態度。
實際上,我個人認爲,相對於其他絕大多數基金經理,他們對投資的默認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他們的默認選擇就是決不會不加判斷地把一項投資視爲自己的資產,而是首先要確信它的價值,換句話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他們從不輕易接受事物的表象。他們要想方設法認識潛在的貶值風險,從而確保他們能隨時發現任何可能發生的危機,而不只是一廂情願地夢想美妙的未來。

大多數基金經理(尤其是那些癡迷於相對業績比較的基金經理)更關心的是動態誤差,而不是懷疑態度。他們的默認選擇是:我爲什麼不應該持有這項投資呢?對懷疑態度的鄙視也是他們與頂級投資家相區別的基本素質之一。
懷疑態度對我們這些經常要在逆勢中(即:做空)跋涉的人來說同樣至關重要。如原則之四所提到的那樣,只要有機會,我一樣會持有淨空頭寸。事實上,我認爲賣空不僅不違法,而且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我此前曾經多次指出,我認識的很多做空投資者,恰恰是我見過的最純粹的基本面投資者。他們對待自己的分析非常嚴肅。獨立的思考、堅實的研究與合理的懷疑態度是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