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並等待確認的交易機會
到目前爲止,我們如何通過六個維度來分析貴金屬市場已經講完了,大家應該已經可以自己分析貴金屬的走勢。相對於身邊其他的交易員,你會發現自己的思路更加明確,而且持倉更加穩健,因爲如果能滿足這六個維度的交易條件,基本上你判斷的準確性非常高,很少有猜的成分在裏面,也不太會去博取所謂“大概率”的交易機會。但是交易僅僅依靠判斷正確的方向是遠遠不夠的,成功交易的關鍵是良好的心態以及良好的風險控制水平,這兩者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前面章節的所有內容。具體到金面交易,風險控制是交易員需要學習並掌握的最重要的內容。如果風臉控制能做到位,那麼剩下的只是利潤的多與少的問題。而如果風控沒做好,那麼剩下的可能是無盡的風險。無論你曾經如何會通過交易賺錢,最後還是會還給市場。後面我們會分享我們怎麼理解風控並且是怎麼做的。
中國的股市裏有很多股語,有一句是說:老股民死在抄底的路上,新股民死在追高的路上。意思是如果做交易的時間比較長,交易員的膽子會比較大,敢於抄底摸頂。雖然很多交易員認爲風控很重要,但有時抄底摸頂的心態會突破自己設置的風控標準,往往這是喫大虧的時候。就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在後面詳細探討,在我們探討風控之前,我們先來討論如何分析行情,判斷多空形勢,以及如何擬定交易策略。
牛市還是熊市
在貴金屬走勢破位下跌之後,很多交易員都在等待價格反彈後的高點再次放空的機會,即他們認爲每次反彈都是給空頭們開倉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時機。空頭們認爲目前已經是熊市了,如果能有反彈就抓住時機做空,或者在階段性頭部確定後,輕倉入場做空單,相信很多讀者也有類似的看法。我們先分析上面這句話,首先轉熊是對趨勢的一個判斷,而確定階段性頭部以後輕倉做一些空單則是具體的做法。分析歸分析,交易歸交易,這是兩碼事,各位不要混淆。“知行合一”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切實做到其實很難,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做到知與行的合一。現在我們還是先做分析,首先要判斷市場是牛市還是熊市?然後再根據分析確定我們未來要如何交易,交易週期是多長?這是兩碼事,把它們分開就好。
不要因爲4月份的大跌就簡單判斷這是熊市,也不要僅僅因爲美聯儲退出或者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就簡單判斷這是熊市,這些都只是市場的一個點,而我們需要從儘可能多的角度來分析判斷市場的走勢。我們還是從前面章節講的六個維度來判斷,目前是牛市轉到熊市呢?還是說僅僅是一個大級別的調整?
首先,在市場裏碰到這種較大的跌幅,如果你得出市場轉熊的結論也不是不可以。我們先不從六個維度來判斷,我們先只看貴金屬的盤面,就以黃金爲例。黃金的這種調整幅度,從1920美元到1180美元附近,是740美元,740美元如果除以1920美元,38%左右的下跌幅度。從這個調整幅度來看,我們判斷市場轉熊有點爲時尚早。爲什麼這麼講?我們先看黃金的周線圖(圖6-1)。

做交易一定要找一個相對比較確認的機會,入場前要儘量減少一些猜的可能。是牛還是熊?我們先看圖6-1,這次調整從1920美元到1180美元左右,大概38%左右的幅度。回顧最近的一次大調整是2008年,從1032美元一直跌到最低點682美元。這兩次的調整幅度其實是非常接近的,雖然一次跌350點,一次跌700多點。而我們現在知道2008年年底的682美元是後面兩年大牛市的起點。所以僅僅從下跌幅度來判斷行情轉爲熊市,很明顯這個判斷太過於單薄。
當然也有很多人畫趨勢線,而且可以看到2008年以來低點的趨勢線已經被跌破了,然後得出市場從此轉熊的結論,這是市場中比較普遍的判斷方式,但如果僅僅看這個就說轉熊還是少了一點。也有人說破了均線,破了很多均線系統,例如200周均線。如果200周均線被跌破了就認爲是一個熊市,如果隨後又收回來了呢?我們知道市場裏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有技術指標都落後於價格的變化。如果價格再次上漲起來,是否有可能再來一波類似2008年之後那樣的行情呢?所以單看技術盤面,我們很難講它就一定轉熊,不能簡單下這個定論。不能簡單地說跌就是熊市,下跌是下跌,熊市是熊市。熊市意味着隨後多少年可能都是一個單邊下跌的趨勢,這個叫熊市。黃金的大牛市可能確實是結束了,這次在機構的打壓下終於破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投資者並沒有同時重拾對於美元的信心,也並沒有遠離黃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