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正在着手改革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加密货币牌照制度如今已成为该国主流金融监管计划的核心。
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一项新法案,要求加密货币平台必须持有金融牌照,这将大幅加强对这一快速增长行业的监管。财政部于周三向议会提交了《 2025年公司法修正案(数字资产框架)法案》 ,此前该法案草案已在9月份的公众咨询期间分发。
该法案昨日已提交并进行一读,现已进入二读阶段。此外,新法案旨在将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纳入现有的金融服务许可体系,而非建立一套完全独立的体系。
具体而言,该法案将强制要求数字资产平台和代币化托管平台持有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AFSL) 。根据该提案,这些企业将与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同一牌照框架下运营。
根据与该法案一同发布的解释性备忘录,数字资产将与其他资产适用相同的通用法律框架。这意味着它们将受澳大利亚的财产法、消费者法、破产法、刑法、家庭法和税法的约束,使其在法律待遇上更接近传统投资。
美国财政部在周三的一份声明中也指出,该法案旨在将加密货币服务运营商纳入与传统金融服务相同的消费者保护和行为准则体系。然而,这种调整是为了适应加密货币平台所使用的特定技术和商业模式。
“每年有数百万澳大利亚人使用或投资数字资产,我们的目标是在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鼓励创新,”助理财政部长丹尼尔·穆利诺在声明中表示。尽管如此,政府仍坚持认为,更严格的监管不应扼杀行业发展。
根据新法案,持牌平台将被要求“高效、诚信、公平”地运营,并清晰披露客户资产的存储方式。此外,它们还必须维持健全的治理和风险控制,避免误导性行为,并为用户提供纠纷解决和赔偿机制。
然而,AFSL的义务将根据加密货币企业的独特结构进行调整。这正是澳大利亚新的加密货币许可方式更加细致入微之处,因为它认识到并非所有数字资产平台都具有相同程度的系统性风险。
规模较小的运营商——即每位客户持有资产低于5000澳元且年交易额低于1000万澳元的运营商——将免于遵守全部规定。这项豁免与现有的其他低风险金融产品(例如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豁免条款类似,旨在既保留低风险加密货币的豁免条款,又能保护消费者权益。
根据现行法律,澳大利亚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只需遵守反洗钱和了解客户的规定。因此,它们面临的义务远比获得全面许可的金融服务公司要轻,尤其是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客户补救方面。
拟议框架将适用于比特币和稳定币等加密资产,以及债券、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表示。此外,政府认为更广泛的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是国内金融体系的战略机遇。
财政部援引数字金融合作研究中心(Digital Finance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的最新研究指出,代币化和数字金融每年可释放高达240亿澳元的生产力提升和成本节约潜力。不过,要实现这些收益,关键在于建立机构参与者的信任和法律确定性。
该立法建立在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此前的努力之上。ASIC上个月澄清了代币化金融产品如何符合现有法律。在之前的指导意见中, ASIC还暗示将对未经许可的加密货币商业模式采取更严格的执法措施,为此次法律改革奠定了基础。
本月初,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主席乔·隆戈表示,随着代币化变革全球资本市场,澳大利亚必须“抓住机遇,否则将被时代抛弃”。但他同时强调,如果澳大利亚想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数字金融中心,监管政策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 《2025年公司法修正案(数字资产框架)法案》标志着澳大利亚在数字资产监管方面发生了决定性转变。该法案融合了传统的金融许可标准和针对加密货币的特定调整,旨在促进创新,同时在交易所、托管平台和代币化资产市场中加强消费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