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伯南克在與日木政府官員的談話,也是我們最後需要注意的一點。伯南克在這次談話中坦然承認通縮在高債務環境下對經濟帶來的巨大威脅,“與金本位之類的傳統經濟環境相比,零通脹或輕度通縮在當前環境下帶來的威脅更大。因爲現代經濟比19世紀經濟更依賴於信貸,尤其是長期信貸”。
顯然,伯南克堅信,即便是在零利率市場條件下,貨幣政策也絕非二無是處。在本質,h,他的觀點是以套利理論爲基礎的(套利定價理論的創立者斯蒂芬•羅斯/Ste-phen A. Ross曾說過,要把一隻鸚鵡變成經濟學家,只需要一讓它學會一個詞:套利。在我看來,經濟學家似乎更樂於用套利假設去否定一個解決方案。
伯南克遏制通貨緊縮的第三個法寶就是貨幣融資轉移(money-financed transfer),在本質上,就是以發行貨幣支持減稅。顯而易見,這就要求貨幣機構和財政機構之間協同一致,但是和日本相比,這樣的情況美國顯然更難以實現。最後,伯南克主張採用非標準的貨幣政策。簡而言之,就是定性寬鬆政策及定m寬鬆政策。伯南克曾在多個場合提及同購政府債券的可能性—這也是英國正在採取的政策。
這些對策足以爲我們提供一份未來政策取向的路線圖。如果通縮壓力上漲,我們應該預期到,將有越來越多的選項被剔除可行範圍。需要提醒的是,我們並不是在討論“如何修復金融體系”,重新吹起泡沫(這相當於爲了讓癮君子恢復精神頭而向他們提供可卡因)。費雪主張,通脹將侵蝕債務的真實價值;因此,它是我們走出目前困境痛苦最少的途徑。政府能否製造這種輕微通脹還不得而知,他們創造通脹的能力同樣無從知曉。如此不可預知的事情顯然超出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