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越來越多的國家設立主權財富基金並投資於知名公司和資產(其中一些國家的做法更爲透明),主權財富基金備受關注。這引發了人們對這些基金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廣泛擔憂。因此,瞭解主權財富基金的真正含義及其起源至關重要。
重點摘要
- 主權財富基金是各國將過剩資本投資於市場或其他投資的一種方式。
- 許多國家利用主權財富基金來積累利潤,造福國家經濟和公民。
- 主權財富基金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多元化來穩定國家經濟,併爲子孫後代創造財富。
- 主權財富基金的出現是國際投資的一個重要發展。
主權財富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是國有資金池,用於投資各種金融資產。這些資金通常來自一國的預算盈餘。當一個國家擁有過剩資金時,它會利用主權財富基金將其投入投資,而不是簡單地將其存放在中央銀行或重新投入經濟。
各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動機各不相同。例如,阿聯酋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石油出口,需要採取措施保護其盈餘儲備免受石油風險的影響;因此,阿聯酋將部分資金投入主權財富基金。
歷史
首批主權財富基金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主權財富基金的出現是爲了解決國家預算盈餘的問題。第一家主權財富基金是科威特投資局,成立於1953年,旨在投資過剩的石油收入。僅僅兩年後,基里巴斯也成立了一隻基金來持有其收入儲備。在三隻主要基金成立之前,幾乎沒有新的活動。
- 阿布扎比投資局(1976年)
-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981年)
- 挪威政府養老基金(1990年)
過去幾十年來,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和數量急劇增加。根據主權財富基金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量超過91只,累計資產總額接近8.2萬億美元。
商品與非商品主權財富基金
主權財富基金可分爲兩類:商品型基金和非商品型基金。兩類基金的區別在於其融資方式。
大宗商品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於大宗商品出口。當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時,出口該商品的國家將獲得更大的盈餘。相反,當出口驅動型經濟體經歷該商品價格下跌時,就會產生赤字,這可能會損害經濟。主權財富基金通過投資其他領域,起到穩定器的作用,實現國家資金多元化。
非商品資金通常由經常賬戶盈餘中的外匯儲備過剩提供資金。
主權財富基金投資什麼?
主權財富基金傳統上是被動的長期投資者。很少有主權財富基金會披露其全部投資組合,但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於廣泛的資產類別,包括:
- 政府債券
- 股票
- 外國直接投資
然而,越來越多的基金正在轉向另類投資,例如對沖基金或私募股權,而大多數散戶投資者無法獲得這些投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稱,主權財富基金的風險程度高於傳統投資組合,在經常波動的新興市場持有大量股份。
主權財富基金採用多種投資策略:
- 一些基金專門投資於公開上市的金融資產。
- 其他人則投資所有主要資產類別。
基金在投資公司時所承擔的控制水平也有所不同:
- 有些主權財富基金對購買某家公司的股票數量設有限制,並會實施限制措施以分散投資組合或遵守自己的道德標準。
- 其他主權財富基金則採取更積極的方式,購買更多公司股份。
國際辯論
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經濟中佔據着巨大且不斷增長的份額。這些基金的規模及其對國際貿易的潛在影響引發了強烈的反對,而在其對美國和歐洲進行頗具爭議的投資後,批評聲浪愈演愈烈。2006-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主權財富基金幫助拯救了陷入困境的西方銀行——花旗集團、美林證券、瑞銀和摩根士丹利。這導致批評人士擔心,外國對國內金融機構的控制過度,並可能將這種控制用於政治目的。這種擔憂還可能導致投資保護主義,通過限制寶貴的投資資金,可能損害全球經濟。
在美國和歐洲,許多金融和政治領導人都強調了監控主權財富基金並可能對其進行監管的重要性。許多政治領導人聲稱,主權財富基金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其缺乏透明度加劇了這一爭議。美國通過了2007年《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以應對這一擔憂,該法案規定,當外國政府或國有實體試圖購買美國資產時,必須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西方國家一直對允許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持謹慎態度,並要求提高透明度。然而,由於沒有實質性證據表明主權財富基金的運作帶有政治或戰略動機,大多數國家已經軟化了立場,甚至對投資者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