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永久性損失會對股市有什麼危險?

  |  

當然,格林厄姆同樣關注資本出現永久性損失的危險。“淨營運資本”策略在這個方面表現如何呢?在微觀基礎上,只能說表現不夠出色。如果我們把“資本的永久性損失”定義爲股價在單一年度內的跌幅達到90%,那麼,我們會看到,在按“淨營運資本”策略選擇的股票中,約5%遭遇過這種災難。而在廣義的股票市場上,卻只有2%的股票出現過這種情況(見圖22-5)。


圖22-5 遭受“水久性資本損失”股票的百分比

這種相對較差的業績或許可以解釋投資者爲什麼會對“淨營運資本”策略敬而遠之。如果投資者關注的是組合中的個股業績,而不是組合本身(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爲“狹隘框架”),那麼,他們就會看到,“淨營運資本”策略帶來的損失要大於廣泛選股構建組合的策略。我們知道,大多數人是厭惡損失的,因此,損失帶來我們的痛楚註定要強於收益帶來的快感。這種非對稱心理反應與“狹隘框架”的結合也就意味着,堅持“淨營運資本”策略的投資者需要克服更多的行爲偏見。

如果我們能採用更寬泛的框架,全面審視組合的業績,情況就會樂觀得多。在我們選擇的所有投資樣本中,“淨營運資本”策略僅在三個年份出現虧損,而整個市場則在六個年份裏遭遇虧損。

儘管很多人覺得格林厄姆最偏愛的這種選股策略已經過時,但我們卻發現,對於那些存在破產清算風險的企業來說,它依舊能提供潛力無窮的盈利機會。

格林厄姆自己的觀點是:“在選擇投資對象類型這個問題上,我們按分散化原則構造組合的投資業績一直保持良好……我們可以毫不遲疑地肯定,作爲一種安全合理的投資策略,它在發掘和利用低估值股票並創造利潤方面的作用是有效的。”這也是我們遵循格林厄姆投資原則的一貫結果,因此,無論怎樣稱讚它的價值都不爲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KDJ指標的止損要則

止損要則KDJ指標的止損,關鍵是看指標中KD線的變化情況。如果行情出現買入信號,投資者根據信號的指示買入建倉,但是行情不久就出現了下躍走勢,且躍穿了10MA平均線,那麼通常KDJ指標的K線也會出現下穿50的情況。這個時候,通常預示着行情有可能中途夭折,所以投資者必須警惕危險信號。

蠟燭圖新解

K綫就是蠟燭圖,即使是單根蠟燭圖也有其深意。這往往被散戶所忽略。考察市場活力的第一綫索就是實體的“長度”與“顔色”。實體長短實體部分是價格走勢的本質部分,這是蠟燭圖技術的關鍵優勢所在,隻需根據實體的長度與顔色即可掌多空雙方的相對力量。實體很短實體短說明多空雙方之間處於拉鋸階段;高位拉鋸齣貨,低位拉鋸進貨。

“靠而不交,方嚮延伸”指什麼?它對股市發展演化有什麼影響?

當股價處於明顯的上攻階段(或下跌階段)中運行時,總是不斷會齣現股價拉一段迴收一下(或打一段迴收一下)的技術動作。這就像呼吸一樣,一呼一吸,一攻一緩,是股價運行正常的錶現。

何爲市淨率?如何深入分析利用市淨率?

市淨率市淨率(PB.pricetobookvalue)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或者以公司股票市值除以公司淨資產。一般來說市淨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一年之中的不同月份案例說了什麼道理?有什麼影響?

表29是阿瑟.梅里爾的另-項研究成果一從1897年至1974年按月統計的市場季節性趨勢。我們將該數據更新到了1988 年。表29反映了1992年以來,某一月道瓊斯指數上漲的概率。如表29中所示,指數表現最好的分別是年底和夏天。

均綫死亡榖特殊形態實戰應用技巧分析

死亡榖是指股價或指數見頂迴落時,帶動5日均綫下穿10日均綫和20日均綫,10日均綫下穿20日均綫,三條均綫交叉形成的尖頭嚮下的不規則三角形。其中三個交叉中,至少有兩個是死亡交叉。因其外形像山榖,後市看跌,所以稱為死亡榖。死亡榖是與銀山榖、金山榖相對的一種技術形態,技術形態的構成和特徵相同,隻是方嚮和技術含義相反。

人們爲什麼買股票

公司發行股票有很大的好處,那我們買股票又有什麼好處呢,是不是爲了能夠像那個賣橘子的人的朋友一樣分成呢?是這樣的,既然我們買了這個公司的股票,成了它的股東,也就理所當然地可以分享它的利益,或者說分紅。通常公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使它的股東得到好處:(1)分紅派息。

低高低的組閤形態案例分析

如圖所示。 圖4-36 低高低組閤形態該形態是由前低後高的組閤形態演化而來的,是主力在大幅拉升或大幅下跌後並不是直接掉轉船頭,而是在高位或低位再做一次誘多或誘空行情,從而在高峰之後再次形成一個低峰。

MACD趨勢盈利秘籍

廣義的技術指標廣義的技術指標是泛指除瞭K綫和成交量之外的所有技術分析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指除瞭開、高、收、低四個價位和對應的成交量這些基礎數據之外的任何反映股價走勢的圖形麯綫都可以稱為技術指標。

選股技巧:選股時避免教條主義

新股民在選股時有時易犯教條主義錯誤。有些理論指導投資者只買下跌的股票而不是賣上漲的股票,問題是這樣就能迴避風險嗎?要知道股票是可以一跌再跌的。另一方面,在某些股票一漲再漲之時眼看着可以獲得的利潤而不採取行動也是痛心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