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綫是炒股的一大利器,可以說均綫使用的熟練,就可以有穩定的盈利。其實學習均綫很簡單,隻是大傢把它想復雜瞭。今天我們給大傢講一講均綫的變化規律。
反轉的過程
當均綫從空頭排列到多頭排列或者多頭排列到空頭排列,都會有一些重復的特點。我們把這些特點叫做“靠、衝、穿、坐、升”
在底部扭轉過程中的標準口訣是:“一靠、二衝、三穿、四坐、五拉升!”(其中的技術動作先後次序在實戰中會有變化的。這個次序不是固定的,經常會前後交替進行組閤成一個整體的底部扭轉過程。但就是這幾個動作在循環組閤,卻是確定的一個規律。)
而我們可以在“穿綫”、“做綫”時介入,做後麵的一個主升浪。
看有些人還是聽不太明白。沒關係,現在先瞭解掌握這些單個的技術動作,當後麵講到“頂部扭轉的圖例”時,與底部扭轉圖例做個比較,就一目瞭然瞭。
概念解釋
靠綫
概念:靠綫就是股價距離均綫過遠,産生瞭乖離後的修復(注意要觸摸到均綫),即價格“第一次”迴歸均綫,後期股價依然會沿均綫的方嚮運行。
要點:
1)有乖離、有速度。靠綫的産生的原因是“乖離”所以均綫此時一定有速度。
2)不能守住均綫。因為均綫有速度,所以均綫的力度就較大,即使突破均綫也不能守住,股價依然會嚮均綫的方嚮運行。
3)乖離産生後的“第一次”接觸均綫。“第一次”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是第二次靠近均綫就不叫“靠綫”瞭。
2、衝綫
概念:
衝綫就是股價在“靠綫”後第二次與兩次以上的“靠綫”都叫做“衝綫”。要點:
1)兩次以上的“靠綫”是“衝綫”。乖離修正的第一次叫“靠綫”,第二次叫“衝綫”。
2)“衝綫”的次數越多代錶反轉的可能就越大。次數越多均綫的速度就會産生變化,這時均有可能“反轉”。
3)衝綫後關注均綫的速度。在連續“衝綫”發生後均綫的速度一定會有變化。這時要關注成交量的變化,一般放大可能會突破均綫
穿綫(最重要)
概念:
就是股價衝破“走平”均綫後,“調整”而不破該均綫。要點:
1)均綫“走平”時,一般發生“穿綫”。
均綫的走平就是沒有速度,沒有速度就沒有力度,這時往往是變盤的時間窗口。
“均綫粘閤”時市場各周期股價換手處於相近水平,股價隻需要一次集中能量的攻擊動作就可以穿越多條周期均綫的壓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主力一般都會選擇多條均綫相互聚攏時,發動“穿綫”動作。
3)“調整”不破均綫,是對“穿綫”的確認。
“靠綫”、“衝綫”都可以突破均綫,但是迴調都守不住均綫,這時因為均綫當時還有速度、力度。當均綫走平沒有速度、力度時調整不破均綫,穿綫就被確認。
4)成交量要放大。
成交量的放大是突破均綫的必要條件,這說明瞭資金對趨勢反轉的決心。
A、穿綫與衝綫的共同點
“穿綫”動作可以是單獨齣現,也會有“衝綫”和“穿綫”兩個動作閤為一體齣現的,就是“衝穿一次過”的現象。此時的量能錶現的越大,越說明股價未來的上攻空間不會低。這是判斷“穿綫”時股價攻擊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據。
B、“穿綫”和“衝綫”的區彆
衝綫時,可以做一次或者幾次的衝綫動作;而穿綫動作(針對某條均綫)隻會有一次。(可以這麼理解“穿綫”就是“衝綫”但“衝綫”不一定是“穿綫”)也就是講,“衝綫”的動作是衝過壓製均綫後還會再迴落到該均綫下;而穿綫動作是(突破)上到該壓製均綫之上後迴落也不會再破該均綫。
C、穿綫是買賣點
股價由下嚮上穿綫就是買點;股價由上嚮下穿綫就是賣點。
“穿綫”時也是中綫機會介入的最好時機。但如果“穿綫”時伴隨量過小,股價容易攻擊失敗形成“衝綫”而再次迴落該均綫下蓄勢,所以穿綫時成交量要放大。
坐綫
“坐綫”就像名字一樣就是把綫“坐”到下麵,這是底部反轉時的現象叫做“坐綫”,是均綫突破的確認拐頭的動作。
要點:
1)成交量縮量
穿綫後的坐綫成交量一定要小,穿綫的成交量放大說明主力的意圖與決心。坐綫的縮量則確認瞭主力在穿綫後並沒有逃走。這時成交量減少,主力更適閤後麵的主拉升
2)坐綫是對均綫突破的確認,即“穿綫”的確認。
這也是穿綫與衝綫的本質區彆。
今天就先講到這裏,下期我們主要講述如何利用“靠、衝、穿、做”的實戰應用,一旦找到符閤此條件的形態後麵的拉升就是利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