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被动型ETF?
被动型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是一种旨在复制整体股市、特定板块或趋势表现的金融工具。被动型 ETF 反映指定指数的持仓情况,该指数是一组被认为代表特定市场或板块的可交易资产。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日内买卖被动型ETF,就像在主要交易所买卖股票一样。
要点
- 被动型 ETF 是一种通过镜像指定指数的持有量来复制整个股票市场或其中某个部分的表现的工具。
- 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它们的费用率更低、透明度更高、税收效率更高。
- 然而,被动型 ETF 承受着总体市场风险,缺乏灵活性,并且严重依赖市值最高的股票。
被动型ETF的运作方式
被动型ETF的成分股跟随标的指数或板块,不受基金经理的左右。这与主动型ETF相反——主动型ETF的策略是个人或团队自行决定投资组合的配置,以期跑赢市场。
与主动型基金相比,被动型ETF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执行买入并持有的策略。被动型投资的倡导者认为,跑赢大盘并非易事,因此他们的目标是追赶大盘的整体表现,而不是超越大盘。
采取不干预的方式意味着提供商可以向投资者收取较低的费用,而无需担心员工工资、经纪费和研究成本。该策略还具有较低的周转率优势。当资产以较慢的速度进出基金时,交易成本会降低,资本收益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投资者在报税时可以节省开支。
被动型 ETF 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买卖来实现回报最大化。
被动型ETF也比主动管理型ETF更加透明。被动型ETF提供商每天都会发布基金权重,帮助投资者限制策略偏差,并识别任何重复投资。
特别注意事项
自大约25年前首次推出以来,被动型ETF的受欢迎程度一路飙升。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低回报率,以及沃伦·巴菲特等大人物对被动投资工具的认可,导致投资者资金涌入被动管理型基金,尤其是在近年来。
SPDR S&P 500(SPY)于 1993 年 1 月推出,用于追踪标准普尔 500 指数,是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广为人知的 ETF。
据晨星公司称,2019 年 9 月,被动型 ETF 和共同基金在管理资产规模(AUM) 方面终于超过了主动型 ETF 和共同基金。
被动型ETF与主动型ETF
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满足于押注每只ETF。他们尤其希望挑选赢家,规避落后者。战胜市场的愿望很普遍,尽管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经理经常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主动型ETF旨在满足这些需求。这些ETF拥有许多与传统ETF相同的优势,例如价格透明度、流动性和税收效率。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设立了一位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调整基金的基金经理。
虽然主动型ETF与被动型ETF一样交易指数,但主动型基金经理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并偏离基准。主动型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策略包括调整板块轮动、择时交易、卖空以及保证金买入。
投资者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灵活性就能保证主动型ETF跑赢大盘及其被动型ETF。并非每一次决策都正确,而且它们所使用的工具和员工会产生额外成本,导致费用率上升,从而降低基金资产规模和投资者回报。
对被动型ETF的批评
被动型ETF承受着完全市场风险,因为当整体股市或债券价格下跌时,追踪该指数的基金也会下跌。另一个缺点是缺乏灵活性。这类ETF的提供商无法调整投资组合,也无法采取防御性措施,例如在抛售不可避免时减持持仓。
批评人士认为,不干预的做法可能有害,尤其是在熊市期间。主动型基金经理可以轮换投资不同行业,以保护投资者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少适应市场行情的被动型基金则被迫承受市场回撤的冲击。
最后,被动型ETF的另一个显著问题是,它们追踪的许多指数都是市值加权的。这意味着,股票的市值越大,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就越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它降低了投资组合的多元化程度,导致被动型ETF的权重偏向于市场上的大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