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被動型ETF?
被動型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是一種旨在複製整體股市、特定板塊或趨勢表現的金融工具。被動型 ETF 反映指定指數的持倉情況,該指數是一組被認爲代表特定市場或板塊的可交易資產。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日內買賣被動型ETF,就像在主要交易所買賣股票一樣。
摘要
- 被動型 ETF 是一種通過鏡像指定指數的持有量來複制整個股票市場或其中某個部分的表現的工具。
- 與主動管理型基金相比,它們的費用率更低、透明度更高、稅收效率更高。
- 然而,被動型 ETF 承受着總體市場風險,缺乏靈活性,並且嚴重依賴市值最高的股票。
被動型ETF的運作方式
被動型ETF的成分股跟隨標的指數或板塊,不受基金經理的左右。這與主動型ETF相反——主動型ETF的策略是個人或團隊自行決定投資組合的配置,以期跑贏市場。
與主動型基金相比,被動型ETF爲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執行買入並持有的策略。被動型投資的倡導者認爲,跑贏大盤並非易事,因此他們的目標是追趕大盤的整體表現,而不是超越大盤。
採取不干預的方式意味着提供商可以向投資者收取較低的費用,而無需擔心員工工資、經紀費和研究成本。該策略還具有較低的週轉率優勢。當資產以較慢的速度進出基金時,交易成本會降低,資本收益也會隨之增加。因此,投資者在報稅時可以節省開支。
被動型 ETF 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買賣來實現回報最大化。
被動型ETF也比主動管理型ETF更加透明。被動型ETF提供商每天都會發布基金權重,幫助投資者限制策略偏差,並識別任何重複投資。
特別注意事項
自大約25年前首次推出以來,被動型ETF的受歡迎程度一路飆升。主動管理型基金的低回報率,以及沃倫·巴菲特等大人物對被動投資工具的認可,導致投資者資金湧入被動管理型基金,尤其是在近年來。
SPDR S&P 500(SPY)於 1993 年 1 月推出,用於追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是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廣爲人知的 ETF。
據晨星公司稱,2019 年 9 月,被動型 ETF 和共同基金在管理資產規模(AUM) 方面終於超過了主動型 ETF 和共同基金。
被動型ETF與主動型ETF
大多數投資者並不滿足於押注每隻ETF。他們尤其希望挑選贏家,規避落後者。戰勝市場的願望很普遍,儘管有證據表明,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經理經常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主動型ETF旨在滿足這些需求。這些ETF擁有許多與傳統ETF相同的優勢,例如價格透明度、流動性和稅收效率。不同之處在於,它們設立了一位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調整基金的基金經理。
雖然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一樣交易指數,但主動型基金經理擁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並偏離基準。主動型基金經理可以選擇的策略包括調整板塊輪動、擇時交易、賣空以及保證金買入。
投資者不應想當然地認爲這種靈活性就能保證主動型ETF跑贏大盤及其被動型ETF。並非每一次決策都正確,而且它們所使用的工具和員工會產生額外成本,導致費用率上升,從而降低基金資產規模和投資者回報。
對被動型ETF的批評
被動型ETF承受着完全市場風險,因爲當整體股市或債券價格下跌時,追蹤該指數的基金也會下跌。另一個缺點是缺乏靈活性。這類ETF的提供商無法調整投資組合,也無法採取防禦性措施,例如在拋售不可避免時減持持倉。
批評人士認爲,不干預的做法可能有害,尤其是在熊市期間。主動型基金經理可以輪換投資不同行業,以保護投資者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很少適應市場行情的被動型基金則被迫承受市場回撤的衝擊。
最後,被動型ETF的另一個顯著問題是,它們追蹤的許多指數都是市值加權的。這意味着,股票的市值越大,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就越高。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它降低了投資組合的多元化程度,導致被動型ETF的權重偏向於市場上的大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