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

圖解纏論:中陰身分辨與操作

- 圖解纏論:中陰身分辨與操作 最近(20150422)的證券板塊中,很多股票出現典型的中陰身狀態(如圖4-1所示)。

圖解纏論:走勢的多義性

- 圖解纏論:走勢的多義性 纏論的中樞部分,以走勢必完美爲基礎,以中樞爲核心,走勢必完美決定中樞出現的必然性,中樞決定操作級別買賣點的判斷。 由於走勢不能被預測,所以只能根據當下的走勢結構來判斷當下在各級別走勢中所處的位置以及隨後的演化分類,並將分類對應操作,這些推論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圖解纏論:輔助的指標與其他

- 圖解纏論:輔助的指標與其他 首先要明確,指標只是起到輔助判斷的作用,並且幾乎所有的指標都是爲價格或成交量的變化而服務的。也就是說,用一定的公式,把價格或成交量作爲參數,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使其更加直觀。

纏論基礎概念:背馳

- 背馳研究背馳,首先要明白行情趨勢力度這樣一個概念。行情趨勢力度是指從上一次交叉纏繞結束開始到後一次“交叉纏繞”開始結束,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後兩個同向趨勢段中,當相鄰的後一次行情趨勢力度比前一次行情趨勢力度弱,就會形成“背馳”。按照這個定義對市場進行研判和操作,是最穩定可靠的方法。

買賣點與主觀能動性

- 如果一切都不可預測,那麼本理論的意義何在?雖然一切不可以預測,但一切走勢類型的可能結構與類型,卻是可以分類的,每一類之間都有着明確的界限。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觀察市場當下的走勢,讓市場去選擇可能的結構與類型,然後根據市場的選擇來選擇。注意,這對於大資金來說是一樣的。

纏中說禪理論精解

- 買賣點與節奏買賣點的判斷,如何提高其精確度,這是一個理論學習與不斷實踐的問題,但這一套程序與節奏是不會改變的。精度可以提高,但節奏不可以亂,節奏比精度更重要。無論你判斷買賣點的水平如何,即使是初學者,也必須以操作節奏來要求自己。如果你還沒有市場直覺,那麼就強迫自己去執行,否則就離開。

頂部也可通過買賣點實現

- 大盤的頂部和個股頂部不同,要複雜得多,因爲彙集其中的分力更多,所以其合力當然更復雜。一般來說,大盤的頂部都不會是簡單的圖形,都是十分複雜的形態。即使真的形成頂部,最後破位前也要有很多的猶豫,越大型的頂部越是這樣。大盤的頂部都是折騰出來的,所以一般在大盤形成頂部時,反而賺錢的機會多多。

中醫、兵法、詩歌、操作(一)

- 世界上從來不缺乏貪婪,貪婪最大的表現之一就是先入爲主的思維。在市場操作中,這種貪婪的最大表現,就是希望尋求一種預測性的、一勞永逸的萬能指標和操作模式,通過它可以先驗地決定一切,靠這個東西,在市場中就可以財源滾滾。這是典型的貪婪思維,這種人在市場中盈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中醫、兵法、詩歌、操作(三)

-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曾因爲一場雨而沒有把司馬懿消滅掉,這雖然是小說情節,但還是有分析意義的。打仗必須要把儘可能的情況完全分類。

中醫、兵法、詩歌、操作(二)

- 改變一種思維模式是很難的,因爲思維模式的存在,往往連自己都察覺不到,特別是出現一段強烈的走勢後,那些老毛病就又出來了。一個背馳後,無論是盤整背馳還是真正的背馳,理論只能保證其回拉原來的走勢中樞,這是正確的思維方式。那麼回拉之後如何,這涉及預測。

三類買賣點在不同級別上的轉化

- 我們來討論級別問題,這個問題最容易造成讀者誤解。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三個5分鐘級別的走勢重疊構成一個30分鐘走勢中樞。站在30分鐘級別的角度,5分鐘的走勢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線段,沒有內部結構,線段的高低點對應5分鐘走勢的高低點。而站在5分鐘的次級別即1分鐘上看,每段5分鐘的高低點都不絕對是在5分鐘走勢的結束或開始位置。

“下跌+上漲”買賣法

- 市場走勢都可以通過三類走勢得以分解和研究。站在多頭的角度,首先要考慮的是買入。在下跌時買入,唯一需要躲避的風險有兩種:(1)該段跌勢未盡;(2)該段跌勢雖盡,但盤整後出現下一輪跌勢。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下跌走勢用背馳來尋找第一類買點,就是要避開上面的第一個風險。

三類買賣點是絕對安全的

- 前面已經提到三類買賣點。除了這三類買賣點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類型的買賣點?答案是否定的。這裏必須強調的是,這三類買賣點,都是由理論所保證的100%安全的買賣點。如果對這三類買賣點的絕對安全性沒有充分的理解,就絕對不可能也絕對沒有對趨勢定位技術分析理論有一個充分的理解。

纏中說禪理論精解

- 類買賣點由趨勢定位走勢中樞定理一,可以得到第三類買賣點定理: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上離開趨勢定位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試,其低點不跌破ZG,則構成第三類買點;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向下離開趨勢定位走勢中樞,然後以一個次級別走勢類型回抽,其高點不升破ZD,則構成第三類賣點。如圖8-1所示。

操作可以依賴的兩個堅實基礎

- 這裏給出具體操作唯一可以依賴的兩個堅實的基礎。某種類型的走勢完成以後,就會轉化爲其他類型的走勢。對於下跌走勢來說,一旦完成,只能轉化爲上漲與盤整。如果能把握下跌走勢轉化的關鍵點買入,就在市場中佔據了一個最有利的位置,這個買點就是前面反覆強調的第一類買點。

如何通過均線尋找介入時機

- 對於股票來說,實際的操作無非三種:買、賣、持有。當然,實際中還有一個量的問題,這和資金管理有關,暫且不考慮。那麼任何投資操作,都演化成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N種完全分類的風險情況,對應三種操作選擇(買、賣、持有)。例如,對於一個簡單的由5日均線與10日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

纏論基礎概念:均線系統

- 提到均線系統,就必然涉及各條均線間的關係。任何兩條均線的關係,其實就是一個收斂、發散、交叉的問題。按照收斂、發散、交叉的標準,可以把均線的關係進行一個完全的分類:弱收斂、強收斂與交叉纏繞。弱收斂:短期均線略略向長期均線靠攏。弱收斂之後發散,行情繼續按原來方向運行。強收斂:短期均線靠近長期均線但不跌破或升破。

纏論基礎概念:趨勢

- 趨勢趨勢有兩種類型,上漲與下跌。在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中,某一完成的走勢至少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勢中樞,這個走勢就稱爲該級別的趨勢。走勢中樞向上發展稱爲上漲,向下發展稱爲下跌。注意,趨勢中的走勢中樞不能重疊。趨勢的落腳點在同向的走勢中樞。

纏論基礎概念:頂底分型

- 頂底分型在股價上漲過程中,某根K線最高點是其前後相鄰兩根K線最高點中最高的,最低點也是其前後相鄰兩根K線最低點中最高的,這種K線組合叫做頂分型。在股價下跌過程中,某根K線最低點是其前後相鄰兩根K線最低點中最低的,最高點也是其前後相鄰兩根K線最高點中最低的,這種K線組合叫做底分型。

纏論基礎概念:筆

- 筆筆必須是由一頂、一底,加頂底中間的K線構成。兩個相鄰的頂和底經過中間K線連成一筆,頂和底之間的股價波動均忽略不計。這裏有三點需要注意:1. 頂與頂或者底與底不能連成一筆。2. 一定是相鄰的頂和底經過中間K線連成一筆,非相鄰的頂和底經過中間K線是不能連成一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