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從來不缺乏貪婪,貪婪最大的表現之一就是先入爲主的思維。
在市場操作中,這種貪婪的最大表現,就是希望尋求一種預測性的、一勞永逸的萬能指標和操作模式,通過它可以先驗地決定一切,靠這個東西,在市場中就可以財源滾滾。這是典型的貪婪思維,這種人在市場中盈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市場中最多的就是這種人,他們希望找到一根萬能柺杖,最好這柺杖可以自動給出所有的買賣點,這樣他們就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財源滾滾了。貪字和貧字就差那一點兒。如此貪婪的想法,不被市場所屠殺,真是笑話了。
與市場操作最相似的,就是中醫、兵法與詩歌。學中醫首先要把中醫的理論、系統、思維方法、分類原則等給搞明白。按照中醫系統,所有的病都有一個對應的理論輸出與實際相符合,這就如同本理論,所有的市場機會都會被本理論一一對應地輸出。
但你只知道輸出,什麼用都沒有。你學了一大堆理論,沒什麼用,因爲理論最終是要應用的。由於人的素質、水平等不同,在應用中相差就太遠了,所以最終都歸結於人的修煉。但是理論的輸出是最基礎的,你連理論中的分類都搞不清楚,那麼談應用就很可笑了。首先你要完全喫透理論。
一箇中醫,學了理論,然後就要開始望聞問切,這就等於掌握了本理論後,就要看市場機會的當下顯發。有些人總是想預測,那麼請問,一個醫生難道知道下面肯定有一個病人要來,難道他還需要預測一下這病人什麼病,可以開什麼藥?如果世界上有這樣的醫生,你敢去看嗎?
同樣,市場機會的到來,就如同要來看病的那個病人,你不需要對他預測什麼,點位、時間等什麼都不需要,你只需要等他來的時候對他望聞問切就可以了。事情就這麼簡單,爲什麼這個思維就拐不過來?
機會必然按理論的要求輸出,第二步就是看機會的顯發,對之望聞問切,這是更高的一種要求。這就如同醫生,能熟練地望聞問切,那是需要功夫的,需要在實踐中增長能力。
你開始應用本理論的時候,總是看走眼,這太正常不過了。多看,多練習,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再說一次,一定要看走勢圖,那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圖畫,最昂貴的藝術品。多看就如同培養你的鑑賞力。爲什麼玩古董的,很多人總是被假玩意兒騙,而有人就能專破假玩意兒,這就是鑑賞力的問題。
鑑賞力是需要磨鍊的。磨鍊的時候,被騙幾次,那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爲什麼很多人在市場中很痛苦,就是他不熱愛這走勢。走勢是最好的藝術品,你站在熱愛的角度,才能激發你的鑑賞力。否則你腦子裏總是被盈虧之類的貪婪念頭佔據,眼睛怎麼可能不被矇蔽?
望聞問切有成了,後面最難的就是操作了。操作如同中醫開藥方。會看病等於中醫的1/10,而用藥、開藥方的能力就是後面的9/10。沒有最後這開藥方,前面的所有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操作也是這樣。開藥方,就如同行軍佈陣。俗話說:用藥如同用兵。如何用,你可以用一生去修煉。這就如同操作,操作是一生的事情,除非你離開市場。
中醫開藥方,因人、因時、因地等因素的不同而開不同的藥方,這就如同打仗,哪裏會有一樣的仗?仗仗都不同。中醫不同於西醫,西醫是把人當機器,所有的人只要是所謂“同樣”的病,就給你開同樣的藥,完全是流水線式的機械化生產。現在很多人在市場中的思維,就是這種思維。
當然所有的不同裏有一個共同“絕對”的基礎。例如,市場運行的“絕對”基礎就是被本理論所完全描述的。同樣,所有用藥的“絕對”基礎也被中醫理論所描述。也就是無論怎麼折騰,都出不了這基礎。這是不同中的同,相對中的絕對。
明白這一點,操作就有了一個大的絕對背景,這背景之上就是一個創造充分顯法的過程,每個人按照自己的能力、修養開出不同的藥方,給出不同的操作記錄。這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需要不斷地修煉下去。
具體到市場操作上,就是你應該遵守買賣點的原則。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例如,本人就經常願意在買賣點偏移一點的地方去買賣,爲什麼?因爲那樣可以買賣到更多的數量,或者可以製造出一些特別的效果以達到更大的目的。
這就如同寫格律詩,你開始寫的時候,必須嚴格按格律來。如果沒有按格律來,那是你的水平有問題。你千萬別以爲自己是寫拗體的,用此來自我安慰,那將害了你,以後你就永遠和真正的格律詩無緣了。當你已經自由於格律,得心應手時,你就需要根據詩歌的內容,自設聲律並構成奇響,成爲所謂的拗體。這就是出神入化的過程,操作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