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幫助股東們瞭解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巴菲特發明了“總體盈餘”方法。伯克希爾公司的總體盈餘是該公司及其轉投資公司營運盈餘的總和,加上投資股票巨大的保留盈餘,以及該公間在保留盈餘沒有派發股息的情形F必須付出的稅金提撥部分。保留盈餘是公司全年盈餘沒有以股息方式派發給股東反而再投資回公司的資金。許多年來,伯克希爾公司的保留盈餘來自驚人的股票投資報酬,包括可口可樂、聯邦房屋貸款公司、吉列剃鬚刀公司、《華盛頓郵報》以及其他質也不錯的公司,到1997年,公司保留盈餘總金額達到7.4億美元。不過根據現在的一般會計原則,伯克希爾公司還不能在損益表中公佈其每股保留盈餘。儘管如此,巴菲特指出,保留盈餘還是有其明顯的衡量價值的。
原本這個總體盈餘方法是爲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設計的,爲他們作參考用的,但它同時也爲價值投資人檢險投資組合提供了一個指標,尤其是當股票價格常常無法完全同步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時候。巴菲特說:“每一位投資人的目標就是建立可以在未來十幾年還能產生總體盈餘最高的投資組合。”
從1965年巴菲待領導伯克希爾公司以來,該公司的總體盈餘一直與公司的股票價格同步增長。但是,其平均兩倍的增長卻並不是在每一段時間內的表現,許多時候,盈餘會比價格先行反映出來,尤其是當格雷厄姆口中的“市場先生”表現得較爲低迷的時候。同樣,有時價格比盈餘又先反映出來(這;就是格雷厄姆所說的“當‘市場先生'特別激昂興奮的時候”)。但是無論如何,彼此的關聯性必須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纔會得到應有的反映。巴菲特安慰說:“這種方式會迫使投資人思考標的公司的長期遠景,而不只是妙作短線題材,如此操作,成績纔會有大進步。”
當巴菲特考慮準備進行-項新的投資時,他會先與已經擁有的投資進行比較,看新的投資是否會表現得更好。伯克希爾公司已經擁有.一個完備的評估體系來衡量新投資案,因爲它過去已積累了許多不錯的投資案可供比較。蒙哥強調,巴菲特所說的方法對任何投資人都非常實用。對普通投資大衆來說,最好的評估指標就是自己已經擁有的投資案。如果新投資案的未來潛在表現還不如你已經擁有的那一個好,就表明它還沒有達到你的投資門檻。以此方法可以有99%的把握檢驗出你目前所看到的投資案的價值。
用手上已持有的投資案作爲自己的評估標準,分析總體盈餘、股東報酬、安全毛利空間等指標。當你決定買進或賣出一隻股票時,你實際上已經提高或降低了你的評估標準。基金經理人的工作就是長期持有績優股.並深信未來股票價格終將反映出標的公司的贏利狀況。你也可以把自己當做一名基金經理人,想辦法提高這些評估指標的標準。蒙哥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而一般商學院通常都不會教。”
我們再回想一下,美國標準背爾s00股票價格指數也是一個評估指標。它是由500家公司組合的指標體系,每一家公同都有獨立的股東報酬率。如果要超越標準普爾500股票價格指數的漲幅,就必須使投資組合內所有公司的加權平均評估指標比指數更好。我們寫作這本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投資人能依照這種評估方法去進行投資組合。
資本城公司(Capital Citie/ABC)的負責人湯姆.墨菲(Tom Murphy)曾說過:"經營者的工作不是要將k車的車廂越掛越長,而是要讓它跑得更快。”
你不應該因爲價值投資不強調用股票價格衡量投資績效,就藉口不去面對檢驗成績表現的責任。雖然每個市場都有其特殊現象,但是依照基本面評估指標來解釋擇股原因和標準則是必需的。採用價值投資策略的經理人不應該成爲股票市場的價格奴隸,但仍必須隨時注意所有投資組合中標的公司的基本面變化。
如果價值投資經理人沒有掌握投資組合中成員公司的基本面變化,那麼,市場很有可能還是不會買你的賬,不會對你當初選股的努力作出任何正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