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煉油廠?
煉油廠是將原油轉化或精煉成各種可用石油產品(例如柴油、汽油和取暖油)的工業工廠。煉油廠本質上是原油生產流程中繼上游原油實際開採之後的第二階段,而煉油服務則被視爲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下游環節。
煉油過程的第一步是蒸餾,將原油加熱到極高的溫度以分離不同的碳氫化合物。
要點
- 煉油廠是一種將原油提煉成各種有用石油產品(如汽油、煤油或航空燃料)的設施。
- 儘管許多綜合性石油公司同時提供開採和煉油服務,但煉油仍被歸類爲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下游業務。
- 煉油廠和石油貿易商關注衍生品市場上各種石油產品的裂解價差(生產成本與市場價格的相對差異),以對沖原油價格風險。
瞭解煉油廠
煉油廠在運輸和其他燃料的生產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原油成分分離後,可以出售給不同行業,用於各種用途。潤滑油蒸餾後可直接出售給工業工廠,但其他產品則需要進一步精煉才能到達最終用戶。大型煉油廠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高達數十萬桶。
在業內,煉油過程通常被稱爲“下游”環節,而原油生產則被稱爲“上游”環節。“下游”一詞指的是石油沿着產品價值鏈被輸送到煉油廠加工成燃料。下游階段還包括將石油產品實際銷售給其他企業、政府或私人。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 (EIA)的數據,美國煉油廠每桶 42 加侖的原油可生產出 19 至 20 加侖的車用汽油、11 至 12 加侖的餾分燃料(其中大部分以柴油的形式出售)以及 4 加侖的航空燃料。煉油廠還生產十幾種其他石油產品。石油煉油廠生產的液體被石化行業用來製造各種化學品和塑料。

裂解原油
煉油廠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運轉,需要大量員工。每年,煉油廠都會停工幾周,進行季節性維護和其他維修工作。一座煉油廠的佔地面積可能相當於幾百個足球場。著名的煉油公司包括科赫管道公司等。
裂解價差或裂解價差是能源期貨中用於確定煉油利潤的一種交易策略。裂解價差是衡量煉油公司盈利的主要指標之一。裂解價差使煉油公司能夠對沖與原油和石油產品相關的風險。通過同時買入原油期貨和賣出石油產品期貨,交易者試圖通過價差在煉油過程中建立人爲的頭寸。
尼爾森複雜度指數 (NCI)是衡量煉油廠複雜程度的指標,更復雜的煉油廠能夠從一桶石油中生產出更輕、精煉程度更高且更有價值的產品。
煉油廠利用原油生產的石油產品的比例也會影響裂解價差。這些產品包括瀝青、航空燃料、柴油、汽油和煤油。在某些情況下,生產比例會根據當地市場需求而變化。
產品組合還取決於所加工原油的種類。重質原油更難提煉成汽油等輕質產品。採用較簡單煉油工藝的煉油廠利用重質原油生產產品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
煉油服務
石油煉製純粹是下游環節,儘管許多從事煉油業務的公司也參與中游甚至上游的生產。這種一體化的石油生產方式使埃克森美孚 ( XOM )、殼牌 ( RDS.A ) 和雪佛龍 ( CVX ) 等公司能夠從勘探到銷售石油。實際上,煉油業務受到高油價的衝擊,因爲包括天然氣在內的許多石油產品的需求對價格敏感。然而,當油價下跌時,銷售增值產品會變得更有利可圖。專注於煉油業務的公司包括馬拉松石油公司 ( MPC )、CVR 能源公司 ( CVI ) 和瓦萊羅能源公司 ( VLO )。
服務公司和煉油廠達成共識的一個領域是增加管道容量和運輸量。煉油廠希望增加管道數量,以降低卡車或鐵路運輸石油的成本。服務公司希望增加管道數量,因爲他們在設計和鋪設階段就能盈利,並從維護和測試中獲得穩定的收入。
煉油廠安全
煉油廠有時會成爲危險的工作場所。例如,2005年英國石油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城的煉油廠就發生了一起事故。據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稱,在重啓碳氫化合物異構化裝置期間發生了一系列爆炸。造成15名工人死亡,180人受傷。爆炸發生時,蒸餾塔內充滿了碳氫化合物,壓力過大,導致排氣管像噴泉一樣噴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