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炼油厂?
炼油厂是将原油转化或精炼成各种可用石油产品(例如柴油、汽油和取暖油)的工业工厂。炼油厂本质上是原油生产流程中继上游原油实际开采之后的第二阶段,而炼油服务则被视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下游环节。
炼油过程的第一步是蒸馏,将原油加热到极高的温度以分离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重点摘要
- 炼油厂是一种将原油提炼成各种有用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或航空燃料)的设施。
- 尽管许多综合性石油公司同时提供开采和炼油服务,但炼油仍被归类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下游业务。
- 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关注衍生品市场上各种石油产品的裂解价差(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相对差异),以对冲原油价格风险。
了解炼油厂
炼油厂在运输和其他燃料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油成分分离后,可以出售给不同行业,用于各种用途。润滑油蒸馏后可直接出售给工业工厂,但其他产品则需要进一步精炼才能到达最终用户。大型炼油厂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高达数十万桶。
在业内,炼油过程通常被称为“下游”环节,而原油生产则被称为“上游”环节。“下游”一词指的是石油沿着产品价值链被输送到炼油厂加工成燃料。下游阶段还包括将石油产品实际销售给其他企业、政府或私人。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的数据,美国炼油厂每桶 42 加仑的原油可生产出 19 至 20 加仑的车用汽油、11 至 12 加仑的馏分燃料(其中大部分以柴油的形式出售)以及 4 加仑的航空燃料。炼油厂还生产十几种其他石油产品。石油炼油厂生产的液体被石化行业用来制造各种化学品和塑料。

裂解原油
炼油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转,需要大量员工。每年,炼油厂都会停工几周,进行季节性维护和其他维修工作。一座炼油厂的占地面积可能相当于几百个足球场。著名的炼油公司包括科赫管道公司等。
裂解价差或裂解价差是能源期货中用于确定炼油利润的一种交易策略。裂解价差是衡量炼油公司盈利的主要指标之一。裂解价差使炼油公司能够对冲与原油和石油产品相关的风险。通过同时买入原油期货和卖出石油产品期货,交易者试图通过价差在炼油过程中建立人为的头寸。
尼尔森复杂度指数 (NCI)是衡量炼油厂复杂程度的指标,更复杂的炼油厂能够从一桶石油中生产出更轻、精炼程度更高且更有价值的产品。
炼油厂利用原油生产的石油产品的比例也会影响裂解价差。这些产品包括沥青、航空燃料、柴油、汽油和煤油。在某些情况下,生产比例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而变化。
产品组合还取决于所加工原油的种类。重质原油更难提炼成汽油等轻质产品。采用较简单炼油工艺的炼油厂利用重质原油生产产品的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炼油服务
石油炼制纯粹是下游环节,尽管许多从事炼油业务的公司也参与中游甚至上游的生产。这种一体化的石油生产方式使埃克森美孚 ( XOM )、壳牌 ( RDS.A ) 和雪佛龙 ( CVX ) 等公司能够从勘探到销售石油。实际上,炼油业务受到高油价的冲击,因为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许多石油产品的需求对价格敏感。然而,当油价下跌时,销售增值产品会变得更有利可图。专注于炼油业务的公司包括马拉松石油公司 ( MPC )、CVR 能源公司 ( CVI ) 和瓦莱罗能源公司 ( VLO )。
服务公司和炼油厂达成共识的一个领域是增加管道容量和运输量。炼油厂希望增加管道数量,以降低卡车或铁路运输石油的成本。服务公司希望增加管道数量,因为他们在设计和铺设阶段就能盈利,并从维护和测试中获得稳定的收入。
炼油厂安全
炼油厂有时会成为危险的工作场所。例如,2005年英国石油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城的炼油厂就发生了一起事故。据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称,在重启碳氢化合物异构化装置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爆炸。造成15名工人死亡,180人受伤。爆炸发生时,蒸馏塔内充满了碳氢化合物,压力过大,导致排气管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