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
當有人問我買什麼股或者對某隻股票的看法時,我會覺得比較爲難。可能只是花了10%的資產買入某隻股票,但聽者可能會拿全部身家買入,萬一我看錯了,我只會損失部分資產,但對於別人則可能會輸光全部身家。世界充滿未知,而人類的認識是有限的,我們曾經自信滿滿的投資最終可能會--敗塗地。世界上會發生各種突發和偶然的事件,例如高鐵建造公司可能遭遇鐵路交通事故,食品公司可能碰上食品安全危機,航空公司可能遭遇飛機失事,遠洋石油公司可能造遇鑽井平臺泄漏,金融公司可能因經濟危機而崩潰,影視公司可能遭遇影片連續不賣座,還有各種天災人禍,任何紅火的生意可能轉眼就變得門庭冷清。因此,需要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單一持股風險,以防範黑天鵝事件。單一持股或者行業持有比例建議不超過總資產的25%。讓我們再來看一個因爲重倉某一行業而遭受修痛損失的案例一比爾·米勒之敗。
美盛集團(LegMason)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比爾·米勒(BillMiller)曾經是華爾街唯一一位連續十五年擊敗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基金經理,被譽爲最偉人的基金管理人之一,然而這個輝煌的紀錄卻在2006年戛然而止。對於米勒而言,2006年是噩夢開始的-年,當時由於沒有買入市場熱炒的石油和大宗商品股票,錯過了能源股的大牛市,導致旗下基金當年漲幅僅5.9%,同期大盤漲幅15.79%,首次跑輸大盤。到了2007年,金融市場開始出現信貸危機,美聯儲在2007年8月17日和9月18的連續兩次降息使米勒錯誤地認爲危機已經解決,並重倉金融股,導致基金當年收益下跌6.7%,而同期大盤上漲5.49%。一年以後,米勒仍堅持自己的判斷,繼續重倉金融股。但他投資的貝爾斯登、華盛頓互助銀行、花旗集團、美林證券、房地美和AIG等公司最後不是被收購就是被政府接管,給基金造成了慘重損失。在雷曼兄弟倒閉,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美股大盤整體暴跌37%,而米勒的基金損失則高達55%。雖然米勒的長期業績仍然不錯,但瀕臨退休卻遭此結局,不免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