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A股市場上可以這樣肯定地說,炒新股完全是一種投機行爲。IPO動輒七八十倍市盈率(PE),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PE),但機構、基金、私募等並不介意,仍樂此不疲、趨之若鶩地參加路演詢價、網上網下申購(散戶也能參加),新股在網上網下發行過程中就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泡沫。爲了能在認購泡沫股價上大賺一筆,只有靠新股在二級市場上市時爆炒,形成更大的泡沫。因爲,新股搏傻的必然結果是:最後一批傻瓜必定是二級市場上的男男女女。這批傻瓜是些什麼人呢?當然絕大多數是散戶,他們會在各種利益集團及代理人對新股的各種概念及前景大肆鼓吹引誘下,在新股價格高高在上時貿然買入後,焦急等待下一個傻瓜快點兒接盤,然後獲利出場。甚至在特別的一段時期,股市出現了一片新股不敗的蠱惑之聲。該不該參加新股炒作,一般的IPO到底品質又如何呢?
1.新股泡沫遠大於老股。新股申請上市前要進行一番股本結構的改造,以符合監管機關對上市公司中社會公衆股佔比的要求,這時就會出現諸如:國家股、法人股和社會公衆股等。如果原來是一家純私有企業,經過股本改造後,就會有很多股東持有該企業的股票。私有企業爲什麼會增資擴股改造,把部分所有權讓渡出去呢?爲什麼機構、私募和特殊自然人等又願意出錢參加擴股呢?爲什麼企業不願意在熊市申請IPO呢?對於機構、私募和特殊自然人等參加一個並不理想企業(很多企業上市一個季度,財務就出現大變臉)的增資股計劃不是不明智嗎?我要反問的一句話就是上述的答案:如果沒有股票二級市場他們會幹嗎?二級市場,特別是二級市場中的中小板塊和創業板塊就是一個新股高投機市場,是一個新股博傻的市場。無論發行價多高,還是市盈率有多高,基本上逃不出“逢新必炒”的魔咒,可謂是錢多人傻。這當然是代表各方利益的企業大股東樂意見到的,這些人是新股上市的最大贏家。10多倍、數十倍,乃至百倍的收益,比販毒的利潤還高。但對於不可能搞到原始股的大量散戶來說,向來就充當着新股泡沫的“冤大頭”。因此,要充分認識有些新股原始股股東們的貪婪本性和自身毫無優勢的博弈結果的危害性。遠離新股炒作,比新股機會多的地方還是容易找到的,風險相對而言也要小得多。
2.新股陷阱遠多於老股。新股上市前大多對自身的財務狀況進行過或多或少的修飾,有的甚至嚴重的弄虛作假,這是一般的散戶不容易弄明白的。新股不像老股,老股上市時間長了,企業品質好.一般、差基本_上能從長期的股價表現上看出來,其市場表現情況也是基本的記錄在案,壞記錄也一般有據可查。企業與人一樣,長期來講,品質好的人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變壞,而品質壞的人一般情況下也不容易變好。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對新股中的好壞企業,作爲散戶其識別的難度要遠遠大於上市的老企業。一般情況下,財務作假最多也只能管個三年左右,只要上市三年以上的公司都會迴歸本相,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正是新股好壞鑑別的難度太大的原故,參與二級市場的新股炒作踩響“地雷”的概率肯定比參與老股票高得多。
3. IPO時機不利炒新股。從IPO時機的邏輯推理判斷也是不利於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者。企業的股東利益集團(主要是指原始股東、IPO網下認購的人和機構等,下同)都會選擇對他們賺取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環境,如果低於企業淨資產發行股票他們肯定不會幹,他們必須在有暴利可圖時才把企業股權上市。反向推理,對企業股東利益集團上市圈錢的時機有利,那麼就是對二級市場上接盤新股的散戶時機不利,那怕是這隻股票在上市當天下跌50%以上,仍然不足以影響股東利益集團的暴利,股東利益集團的暴利當然就是接盤者的巨大風險。這時我不禁要大聲呼籲:在新股停止發行之時大膽買人股票吧,因爲這個時期對股東利益集團大爲不利,而對散戶高折扣低價買人股票大爲有利,獲利的概率比其他時期會明顯提高。
通過上述三方面分析,建議散戶投資者一是不要參加炒新股,新股風險相對老股風險要大得多;二是如果新股中確實有自己心儀已久的企業,最好等兩三年後再考慮;三是對於喜歡炒新股的人來說,與其冒巨大風險,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等待新股停發時期買人股票市場中的優質廉價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