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證據顯示,關注結果可能會導致各種各樣意料之外的行爲。例如,在短期業績決定一切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可能會選擇最能向客戶解釋清楚的股票,而不是代表最佳機會的股票。

通過對歸因的元研究,詹妮弗•勒納和菲利普•泰德洛克在1999年指出,讓人們對某種結果負責可能導致如下情況:
(1)對不確定性事物厭惡心理的增加(增加對風險水平相同、但不確定性程度較低事物的偏好度);
(2)增加了信息的收集量和使用量(既包括有用信息,也包括無用信息);
(3)提高了對摺中性方案的偏好度,並選擇更多在所有指標上具有一般性水平的產品,減少具有混合特徵產品的選擇(即:四個指標均接近平均值的產品要好於兩個指標好、兩個指標差的產品);
(4)提高對損失的厭惡程度。
這些特徵都有助於幫助投資者決策。它們的唯一結果就是,如果以結果衡量每個決策的質量,那麼,基金經理就更有可能規避不確定性、追逐市場噪聲以及追隨羣體意見。我認爲,這絕非這個行業創造良好業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