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空的分類
我們對賣空對象的定量方面進行了研究。我一直認爲,一個良好的賣空對象應具有如下四個特徵:高股價、基本面不斷惡化、資本約束弱化以及會計質量低下。
在描述賣空組合的特徵時,綠光資本公司的創始人大衛•艾因霍恩是這樣說的:
在諸多存在嚴重問題的公司,如採取了不合理的經營操作手段或是曾出現過會計欺詐現象;股票交易價格與預期收益的比率(市盈率)畸高,幾乎不可能實現;經營模式存在缺陷,不足以維持長期存在和發展。
法爾霍姆基金公司的掌舵人布魯斯•博考維茨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探尋了這個問題。他是一個單邊做多的基金經理。儘管如此,在警惕過程中的確認偏差這個問題上,布魯斯依舊得出了和我幾乎完全一致的結論。布魯斯並沒有去尋找可能支持投資決策的信息,而是選擇了絞盡腦汁“殺死企業”的做法。
在最近接受《傑出投資者文摘》的一次採訪巾,布魯斯提出一系列“公司如何滅亡以及如何被殺死”的方法:公司自取滅亡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說不能創造現金,揮金如土,過度負債,過於依賴運氣,管理層愚蠢至極,拒不承認自己的不足,會計造假等。
提到做空目標的識別,無可爭議的做空大師、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總裁詹姆斯•查諾斯在2005年接受《價值投資者洞察》的採訪中,把理想的做空對象歸結爲四大類:
第一類,也是最有利可圖的賣空對象,就是即將垮臺的熱門股。
迄今爲止,我們在債務支持型資產泡沫(與普通的資產泡沫相時應)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在定時炸彈即將爆炸那一刻創造的時機:公司需要馬上償還債務,在破產清算程序中,股東之前還有大批等待清算的債權人。“債務融資”這個特徵非常重要,因爲它隊止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無法做空互聯網股票—實際上,它只是固執泡沫而已。
第二類賣空時機源於:
技術落後。經濟學家提出的“創造性破壞”意義深遠,即,新技術和創新有助於推動人類進步和GDP的增長。但這種變化也會導致某些行業成爲時代的棄兒……在當今從模擬時代向數字時代的轉換中,就在發生着這樣的事情。
查諾斯提出的第三類賣空對象來自那些涉嫌財務作假的公司:
這類賣空對象從含糊其辭的誇大收益到赤裸裸的欺作,多種多樣,醜態百出。我們尋找的目標,就是那些經濟現實與會計報告完全脫節的公司。
最後一類賣空目標是:
消費時尚造就的熱門企業。當投資者憑藉以前的一次性成功去推斷無限未來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機會。人們總是習慣於過度樂觀……比如20世紀80年代的“捲心萊”娃娃,90年代初的愛康公司“諾迪克”牽華電動跑步機,尚品公司的喬治•福爾受“拳王”烤爐。
這些類別之間存在很大的重疊性。不過,我以前很少關注經營模式和管理者形成的賣空機會,因此,我現在可以着重研究一下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