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的合夥公司創業早期,-些投資者和巴菲特在僱傭契約上簽字,但也有一些投資者不這麼做。約翰.瑞恩寫道:“當時我想爲我的錢找- 個好的投資方向,但當我第一次見到巴菲特時,我卻作出了相反的決定。在合夥公司創業的初期,他甚至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只得在離臥室不遠處的過道里打理公司的業務一沒有祕書, 沒有計算器。當我發現要把錢交給在這樣- -種條件下工作的人,我決定不在僱傭契約上簽字。”
到1961年,31歲的巴菲特已是一位百萬富翁了。1965 年,巴菲特通過他自己的合夥公司,獲取了伯克希爾一哈散威公司的多數股權,那是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市一家擁有大約1400萬美元資產的紡織廠。1969年,巴菲特認爲,他將難以再發現具有真正價值的公司,即不易找到以大大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價錢廉價購買-家公同或部分公司資產的機會,遂決定解散已經經營得非常成功的合夥公司。其時,巴菲特合夥公司已擁有1億美元的資產,在13年的經營中,巴菲特合夥公司平均年增長率爲30%;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大約有2000 萬美元。當時, 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寫道:“對目前的情況,我自覺有些跟不上形勢了。當遊戲不再按照你的方式進行時,只有人類纔會說新的方法是錯誤的,它肯定會使人們陷人麻煩之一。但是,有一點我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不敢棄原來的方法,儘管這意味着在獲取豐厚的.唾手可得的利潤之前要高高興興地接受我這個不被別人理解的方法。儘管我還沒有成功地實踐過,但是,我相信它。”
他把合夥公司的資產分配給他的投資者們,把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權也按比例分配下去。在《金錢的主人》一書中,約翰.瑞恩專門用-章的篇幅描寫了巴菲特合夥公司。他這樣寫道:“ 在他漫長的經營過程中,從未有一年出現不景氣的時候,即使在1957年、1962 年、1966 年和1969年殘酷的熊市狀況下也未出現過。這個業績在現代投資組合管理上是非常卓越的,是別人無法超越的紀錄。”就在巴菲特合夥公司解散後的第三年,美國股票市場經歷了幾十:年中最糟糕的時期。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巴菲特合夥公司開張的那段神話般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日子,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在那時要想和巴菲特面對面談話,“你得從他家後門進去,穿過廚房、客廳然後來到樓上巴菲特的臥室裏"。《奧馬哈世界先驅者報》在這裏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個合夥人在1986年5月5日講的故事。'如果你容易被一個人的外表和形象深深打動的話,顯然沃倫不是你所欣賞的那種人。”
從1956-1969年,公司每年的利潤率達到了30%.公司的運營資金從1萬美元增長到幾千萬美元。在巴菲特合夥公司開張的時候,巴菲特已經結婚四年了,並生有兩個孩子。他剛剛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並在華爾街工作了兩年。巴菲特強烈呼籲人們,要學習拓荒者身上那種創新精神和代表農民利益的美國中西部地區人的那種自力更生的精神。他最終離開了華爾街,跑到奧馬哈這片他非常熱愛的土地上施展他的才華。有一次,當巴菲特在美國國會爲薩洛蒙H聞案作證時,國會議員皮特.霍格蘭德把他介紹給房屋能源及財政小組委員會,皮特說他爲有機會爲人們介紹美國最傑出、最能鼓舞人心的公民之一而保感榮幸。霍格蘭德把巴菲特的成功歸因於“奧馬哈這片哺育他的土地”,奧馬哈人把誠實、正直、教養、名譽等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念慢慢地灘輸給巴菲特,並深深地鐫刻在巴菲特的心中。
首先,奧馬哈是一個小城鎮。這裏有像奧馬哈共同基金會、聯合太平洋公司、美國康納格瑞公司、世界保險公司、坎貝爾湯業公司、克瑞頓大學、一家大型衛生保健所以及附近一家戰略空軍總部等實體企業。巴菲特出身於奧馬哈一個富裕的家庭,他聰明的天資加上奧馬哈這片肥沃的資本主義經濟土壤,使得巴菲特完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立了巴菲特合夥公司。
1956年5月1日,當他的合夥公司成立時,巴菲特年僅25歲,他的公司有七個合夥人一四個家庭成 員和三個好朋友,他們總共投入了10.51萬美元,但是,這些股東沒有投票權,對公司的經營沒有任何發言權。
1956年5月5日傍晚,七個合夥人聚在一起,巴菲特發給每人一份叫做“基本規則程序”的簡短文件,文件上面印有這樣的文字:“我們公司的贏利或虧損將由一般經驗來衡量。”
根據公司的經營檔案,下列幾個合夥人是1956年真正的彩票中大獎者:查爾斯.彼得斯5000美元(朋友)
伊麗莎白.彼得斯25000美元(查爾斯的母親)多麗絲.伍德5000美元(姐姐)
丹尼爾.默耐恩5000美元(律師朋友)威廉.湯普森25000美元(岳父)愛麗斯.巴菲特35000美元(姑姑)杜魯門.伍德50000元(姐夫)
合夥企業中負無限責任的合夥人沃倫.巴菲特居住在從林大街5202號,他在那兒租了一間房子,租金100美元。所以,巴菲特合夥公司是以10.51萬美元的註冊資金開始運作的。“巴菲特公司的第-次投資(不包括那100美元)是從伍爾沃斯連鎖店裏花了49美分買了一本賬簿。”當時,還有一件奢,侈品一臺手動打字機。 他把公司更多的錢投到成功的企業上去。作爲經理,巴菲待收取贏利額的25%作爲個人所得,而每個投資人的年終儲蓄存轂賬戶上只有6%的紅利。對年輕的巴菲特來講,代理佣金實際上是其一筆很大的收入。
“我對合夥公司的經營理念來自爲本傑明.格雷厄姆工作的經歷。我從他的經營模式中得到一些啓發。我只是對其中某些事情作了變動,但這個經營模式不是我最先想到的。”巴菲特說。
爲了尋求新的賺錢領域,巴菲特專門去拜訪了其他一些投資者, 有時還帶着納稅申報單,鼓動他們說:“ 難道你們不想出能繳這麼多的稅嗎?”
富有的桃樂茜.戴維斯是巴菲特的鄰居。根據《財富》雜誌的報道、她在1959年的一個晚上邀請巴菲特去她家,她說:"我聽說你在賺錢方面很有一-套。”巴菲特回憶說她非常細緻地就投資哲理問了我兩小時。但是,她的丈夫:戴維斯醫生則一個字也沒說, 看起來甚至好像沒有在傾聽我們的談話。突然,戴維斯醫生宣佈: " 我們給你10萬美元。”“爲什麼?”我問。“ 因爲你讓我想.起了查爾斯.芒格。”他說。“查爾斯.芒格是誰?”那時巴菲特甚至還不認識他。兩年之後,戴維斯醫生介紹他們兩個人認識,最終,芒格也成了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員。1957 年,巴菲特合夥公司創下了贏利31615.97美元的紀錄和10. 4%的年增長率。這可能聽起來並不怎麼令人激動.但是和那年暴跌8.4%的道瓊斯I業指數相比,情況就相當不錯了。
巴菲特在1956年開始經營合夥公司的時候,只有10萬多美元的資產。但是到了1959年,他的資產已經達到了40萬美元。巴菲特合夥公司的利潤率總是高於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漲幅,從來沒有虧損的時候。平均來說,1957 ~ 1962年間,儘管道瓊斯工業指數每年增長8.3%,但是,巴菲特合夥公司的增長率卻在26%。根據巴菲特的計算,巴菲特合夥公司的資產淨值,已經達到717.85萬美元!
1962年11月,一直在旋轉玩具製造業和無煙煤生產領域進行投資的巴菲特合夥公司又開始購買伯克希爾紡織製造廠的股票。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跌到藍籌股的價格以下,巴菲特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購進第一批股票,並在7 ~8美元不斷地重複購進。到1966年,他已經控制了伯克希爾公司,併成了公司的一名董事。
從公司成立的-開始,巴菲特就知道他的使命就是讓投資人的錢大幅度地、穩定地增加。1963年,巴菲特在給他父母的信中告訴他們金錢的增長帶給他很多快樂。
1962年,巴菲特把他的合夥公司搬到了基威特大廈810號,那時,最足以驕傲的是公司僱用了第-。個僱員比爾.斯科特。到1993年退休前,比爾.斯科特一直經營管理着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業務,現在他仍然持有伯克希爾公司的股份以及海外他自已的慈善機構的股份。
到1964年,巴菲特的合夥公司已平均投資了98430美元,在奧馬哈排名第440位。假如那些投資至今還在的話,那麼,98430 美元到今天已變成了1.12億美元。
1965年,巴菲特告訴他的父母說:“如果我們的業績記錄高於市場平均值的話,那麼不論贏利還是虧損,我們都認爲是紅火的一年。如果我們的業績低於市場平均值的話,人們可以公開表示對我們的不滿。”
到1969年,合夥公司的資產已增長到1.0443億美元(見表3-2)。
在經營合夥公司的那些年裏,巴菲特總是談論他的公司的三大投資方向:其一,股票一一買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其二,債券--買入未到期的債券,利用企業合併或重組等機會進行套利交易;其三,企業控制權一擁有 相當數量的股份,獲取企業的控制權。在此期間,巴菲特說:“我們喜歡良好的管理,我們喜歡體面的行業,我們喜歡在原有的靜態管理模式或是股東羣體中有一定程度的“動盪’。 但是,我們更需要有價值。”I
儘管巴菲特告訴過他的合夥人說,他的目標是超過道瓊斯工業指數10個百分點,但實際上1957 ~ 1965年,道瓊斯工業指數每年的上升幅度爲11.4%,而巴菲特合夥公司的年投資回報率卻保持在29.8%,不僅實現了預定目標,而且超過了預定目標將近20個百分點。
“現在 我感覺到,投資回報率的增加使我們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巴菲特說。他幾乎每年都這麼說,已說了30多年了。但是,巴菲特合夥公司的平均年資金回報率仍維持在20%以上,直到最近幾年纔有所下降。
關於購買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在1966年1月20日寫道:“1962年,我們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開始購買伯克希爾公司股票,這個價格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一些紡織廠在關閉清算期間由於實行優先管理政策,再加上紡織業內部條件的變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使得有些紡織廠經營陷於癱瘓。
19655年春天,我們取得伯克希爾公司控制權的時候,該公司只剩下了兩家紡織廠,大約2300名員工。我們驚喜地發現,所剩的這兩家I廠都有非常優秀的管理人員,我們根本不需嬰從外面聘用管理人員。所以,我們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實際成本達到了14. 86美元,這在1965年早期已算得上是一筆很大的買賣)購進,到了1965年12月31日,僅淨營運資本方面(不包括工廠及設備在內)就達到了每股19美元。
擁有伯克希爾公司是一件令我們高興的事。毫無疑問,紡織業的經營狀態是決定賺錢能力大小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是非常幸運的是,我們讓肯.蔡斯用- -流的方式來經營這家紡織廠,同時我們還讓幾位最好的銷售員各自負責有關產品的銷售。
儘管伯克希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很惟做到像施樂複印機、好孩子照相機或國立錄像機一樣具有很強的賺錢能力,但是,它仍是- . 筆相當不錯的財產,就像我那位來自西海岸的(巴菲特還邀請了一位來自東海岸的哲學家)哲學家所說的那樣:'在喫奶抽f酪的同時,喫點以麥片爲主的特種飲食也是不錯的。”
1966年7月12日,巴菲特在一封信中說,他的合夥公司花了大約500萬美元已經買下了赫哲蔡爾德以及柯恩公司(巴爾的摩市一傢俬營百貨連鎖店.機構)的股份,巴菲特合夥公司現在已是持有這兩家公司10%股份的股東。
巴菲特合夥公司還買F了迪佛斯菲爾德零售公司,以及迪佛斯菲爾德已經買進的赫哲蔡爾德公司80%的股份。但這種聯號經營由於一直不太景氣,終於於1969年12月1日,巴菲特又以同樣的價錢賣給了超級市場總店。
1966年,巴菲特合夥公司繼續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功,在1967年1月25日的信中,巴菲特寫道:“到 1966年公司已經運行10年了,搞慶賀活動是無,可厚非的。相對於道瓊斯工業指數,我們公司的經營業績已創下了空前的紀錄(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公司的利潤率上升了20.4%,而同期的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15.6%。”
他在1968年1月24日的信中寫道:“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1967 年算得上是生意紅火的年。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升了19%相比,我們總的業績上升了35.9%。所以說,已遠遠超過了我們以前所制定的超過道瓊斯工業指數10個百分點的目標。我們總的贏利額,即使在不斷增長的通貨膨張趨勢下,也能夠買下許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份。”
他又報告說,通過巴菲特合夥公司的兩個控股公司一迪 佛斯菲爾德零售公司和伯克希爾公司,他們又購進了另外兩個公司,即後來被稱作聯合零售商店的聯合棉花商店和國民保險公同及其附屬的國家消防和海運公司。“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員及他們的家屬,在1968年1月1日,向巴菲特合夥公司再次投資1500萬美元,所以,我們更加忙碌了。”
但在巴菲特1968年7月11日的信中已經透露出一些不是很好的信息,顯然他已經非常擔憂股票市場因投機太盛而會造成崩盤。“根據當時的情況,似乎預測整個商業或是股票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很容易的。一旦在證券市場上存在;着各種愈演愈烈的商業行爲,我擔憂這些行爲可能引發的長期惡果。”於是,巴菲特於1969年解散了他的合夥公司,因爲他已經厭倦了作爲合夥公司的領導帶給他的壓力。他認爲人們對股票市場的估價過高。另外,加入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人也越來越多,按照政府的規定,已到了把他的合夥公司註冊爲投資公司的這樣一個規模。尤爲重要的是,他不再需要用別人的錢來進行投資了。根據記錄,從1957年至1969年,巴菲特合夥公司年均綜合收益率爲29.5%,而同期道瓊斯I業指數的年均綜合收益率僅有7.4%。
擁有100名股東的巴菲特合夥公司終於在1969年年底解散,長期混亂、投機之風甚器塵上的股票市場終於在1973~1974年間崩潰了。正應了巴菲特十分熟悉的莎士比亞在《冬天的童話》這部戲中所說的-句臺詞:“退場,熊追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