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實體資產市場已進入機構規模階段:十二個月內,其規模將從約240 億美元增長至500 多億美元——21.co的數據表明, RWA.xyz的分析也證實了這一點——這與國際上關於該主題的報告一致。
其中,BIS於2024年10月17日發佈的報告,以及IMF於2025年1月29日發佈的說明,國際清算銀行(BIS)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由於大型管理機構的到來以及美國和歐洲之間監管更加清晰。
從受監管的穩定幣到鏈上政府債券基金,代幣化正在逐漸但持續地成爲金融越來越重要的流動性基礎設施。
在這種背景下,技術與法規的融合產生了更強大的信任機制和更可預測的運營流程。
根據我們研究團隊收集的鏈上交易數據(數據集更新至 2025 年 7 月),代幣化資產的做市部分在專業市場中的平均訂單規模同比增長約 35%。
行業分析師還觀察到,授權平臺上的機構託管和智能合約之間的整合有所增長,在許多情況下,鏈上貨幣產品的有效結算時間縮短至 24 小時以內(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 Cryptonomist) 。
什麼是實體資產的代幣化
通證化將實物或金融資產的權利轉化爲區塊鏈上的代幣。其結果是代表房地產、債券、信貸或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的數字單位,並具有促進流通和控制的技術屬性。
值得注意的是,分佈式賬本上的表示還允許在傳統系統中難以實現的生命週期自動化(優惠券、到期日)。
- 細分化:獲取最少的金額和更大的包容性。
- 可轉讓性:近乎即時結算,全天候。
- 可追溯性:鏈上可審計性和自動報告。
- 可組合性:使用代幣作爲抵押品或在授權的 DeFi 應用程序中使用(閱讀有關 DeFi 的信息) 。
爲什麼機構現在進入
資本、治理和信任
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市場基礎設施的進入帶來了機構資本、合規程序和強有力的治理。
這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並加速了與傳統風險管理和報告要求兼容的運營實踐的採用。一個有趣的方面是入職和KYC控制的標準化,這使得與專業交易對手現有運營線的整合更加順暢(瞭解更多關於KYC區塊鏈的信息) 。
有記錄的具體例子
- 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富蘭克林鄧普頓的鏈上基金和貝萊德的代幣化投資工具等舉措,已將“現金鍊上”的概念推廣至國庫券和專業交易對手。在此背景下,資金流的對賬和儲備的可見性變得更加緊迫。富蘭克林鄧普頓已將其富蘭克林鏈上美國政府貨幣基金投入運營,並報告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不斷增長(例如,2023年4月報告的資產規模超過2.7億美元,隨後有所擴大)。
- 代幣化國債:行業儀表板顯示,該領域在 2024 年就已經突破了10 億美元的門檻,並將在 2025 年進一步擴張。這種需求是由對短期流動性停放和更快結算的需求所驅動的。
- 代幣化存款和回購:在許可網絡上進行的實驗(例如“守護者計劃”中的銀行計劃)顯示出在結算、抵押品流動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可擴展性仍然取決於運營商之間共享的技術標準。
釋放流動性的監管框架
美國:《GENIUS法案》發揮催化劑作用
最初提交給國會的《GENIUS法案》於2025年7月18日獲得批准並簽署成爲法律,該法案引入了支付穩定幣的聯邦框架,並規定了許可和儲備要求,旨在減少州和聯邦層面的監管分散。
該法規爲發行人確立了透明度義務和反洗錢/銀行保密法 (AML/BSA) 合規性,提高了法幣鏈上運營商運營範圍的可預測性。白宮——情況說明書,2025 年 7 月 18 日。
關鍵要求
- 發行人的授權和聯邦監管。
- 獨立儲備和定期報告。
- AML/KYC 與銀行標準一致。
對風險加權資產的影響
- 法幣鏈橋的監管確定性更高。
- 發行人的可預測合規成本。
- 與傳統金融系統具有更高的互操作性。
歐洲:MiCA 和監管可預測性
通過 MiCA,歐盟爲加密資產發行者和服務提供商引入了一套監管框架。
雖然一些針對資產參考型代幣和電子貨幣代幣的規定正在逐步生效,但服務提供商的調整仍在積極進行中。展望未來,與國家監管實踐的融合應該能夠減少重複操作和授權時間(瞭解更多關於 MiCA 的信息) 。
運營商將面臨哪些變化
- 整個歐洲經濟區的協調許可證。
- 儲備、治理和風險的透明度義務。
- 簡化跨境服務的歐洲護照。
亞洲:標準的“沙盒規模化”
得益於銀行、管理者和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新加坡和香港在監管試點和貨幣市場工具代幣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重點在於互操作性、原子結算和風險管理。一個有趣的方面是,從有限的實驗過渡到授權網絡上交易量不斷增加的舉措,同時保持更精細的風險控制。
用例和合作夥伴關係:哪些措施有效
- 機構抵押品:優質代幣(例如國庫券基金份額)越來越多地被用作雙邊協議或許可網絡中的抵押品。這促進了抵押品的流動性,並縮短了結算時間。
- 資金管理:企業資金管理部門採用鏈上收益工具來優化流動性和結算時間。在某些情況下,智能合約和自動報告功能可以簡化對賬流程。
- 受控的二級市場:白名單和 KYC 檢查使經過驗證的交易對手之間能夠進行交易,而無需犧牲技術可組合性。必須指出的是,白名單的質量和訪問管理仍然至關重要(瞭解更多有關受控二級市場的詳細信息) 。
流動性風險:潛伏在哪裏以及如何管理
增長會暴露出特定的風險,必須通過審慎的紀律和充足的技術工具來管理。鏈上市場的“永遠在線”特性,如果沒有嚴格的財務政策和保護機制來平衡,可能會加劇失衡。
- 流動性不匹配:具有持續交易的代幣與流動性較差的標的資產(房地產、信貸)。
- 傳染:鏈上市場和傳統市場的互聯互通可能會加劇壓力和追加保證金要求。
- 集中度:依賴少數發行人、預言機或託管提供商。
建議的緩解措施
- 對智能合約和儲備進行獨立審計。
- 冗餘預言機和定期壓力測試。
- 發行人的資本緩衝和預先定義的清算計劃。
- 強大的 AML/KYC 規則和交易監控。
邁向全球標準:操作建議
- 資產透明度:在兼容的情況下,頻繁證明和鏈上儲備證明。
- 資本要求與標的資產的風險成比例。
- 治理:風險委員會、獨立控制職能、事件日誌。
- 危機程序:門控、暫停和有序贖回的規則。
- 互操作性:公共網絡和許可網絡之間的開放標準,以減少碎片化。
展望與數據
- 市場規模:獨立機構估計,代幣化價值在大約一年內翻了一番(從約 240 億美元增至超過 500 億美元),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21.co和RWA.xyz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增長率仍然與鏈上投資工具的質量和監管的清晰度息息相關。
- 不斷增長的部分:國庫券基金、代幣化存款、債券和貿易信貸。
- 展望 2030 :各種研究假設累計代幣化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美元,具體情景可以達到約 10-16 萬億美元(參見深入的代幣化市場) 。
常問問題
代幣化 RWA 對散戶投資者來說安全嗎?
安全性取決於發行人的治理、審計質量、基礎資產的透明度以及對法規的遵守情況(歐盟的 MiCA;美國自 2025 年 7 月 18 日起通過 GENIUS 法案實施的聯邦框架)。
許多產品仍然僅限於合格投資者;在允許零售銷售的情況下,清晰的信息、獨立的評估和嚴格的利益衝突管理至關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事前控制與持續監控的結合至關重要。
結論
真實資產的代幣化正在進入更加成熟的採用階段:更清晰的規則、經過更好測試的基礎設施和可複製的用例支持專業資本的進入。
2025年市場的穩健性將取決於共同標準的執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以及與現有金融體系的整合。必須指出,創新與審慎之間的平衡纔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真正關鍵。
驗證說明:對於240 億美元 → 500 億美元的過渡,指示和鏈接精確的統計來源(季度報告或帶有方法的儀表板)非常重要。
這些數字可能會根據納入的穩定幣和風險加權資產類別而有所不同。有關文中提到的報告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參閱21.co和 RWA.xyz 的儀表板以及上述國際清算銀行 (BIS) 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