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和分析現金流量表
在瞭解了現金的相關知識之後,我們接下來就要學習如何閱讀和分析現金流量表,這是掌握財務報表的關鍵一步。
從現金流量表看財務適應能力
財務的適應是指企業的現金流量與現金存量能夠適應經營、投資和償債活動對現金需要的能力。這個能力越強,企業的經背和理財的風險就越小,財務發生困難和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對於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而言,現金流量表更具有觀察和分析企業財務適應能力和財務彈性的特殊優勢。財務對經營的適應能力
企業經營既需要現金又產生現金,因此,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滿足經背活動自身對現金的需要,應當成爲經營者關注的問題和現金流量表分析的重要內容。正常情況下,企業從經營活動中獲得的現金流入,首先滿足生產經營的一些基本支出,如購買原材料與商品、支付經營費用、支付工資和福利費、繳納料與商品、支付經營費用、支付工資和福利費、繳納各種稅金等,然後才用於償付債務或擴大投資。實務中可使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指標判斷經營活動的現金自我適應能力。
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量小與現金流出量,或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量爲負數,說明經營活動的現金自我適應能力較差,經營不僅不能支持投資或償債,而且還要藉助於收回投資或舉借新債所取得現金才能維持正常的經營。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銷貨款的問籠不及時,或存貨大量積壓無法變現。所有這些情況,都說明企業管理上出了問題。並且,如果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自我適應能力較差,不能自我適應,更不能償還債務,必須向外籌資來償債,此時說明企業已陷人了財務困境,很難籌措到新的資金。
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量大於現金流出量,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爲正數,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自我適應能力較強,通過經營活動收取的現金,不儀能夠滿足經營本身的需要,而且剩餘的部分還可以用於再投資或償債。因此,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是企業在沒有舉借新債的情況下進行再投資和償還債務的前提,體現企業穩定的經營活動對投資和理財的支持能力,也體現企業成長和支付的能力較好。
在各類現金流量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穩定性最好。如果企業經營所得的現金佔較大的比重,說明企業從生產經營中獲得現金的能力較大,若連續多年或長期的結構比率均是如此,則說明企業採取的資金籌措戰略是利潤型或經營性的資金戰略;反之,如果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比重較小,則說明企業資金的來源主要依賴增加資本或對外借款,採用的是金融型或證券型的資金戰略。
財務對投資的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投資的形勢已經多元化,但最常見的;形式還是現金投資。實務中,可以使用“現金淨流量”和“現金淨流量增長率”指標來判斷財務適應投資的能力。一般情況是,如果現金流量淨增加額爲正數,並且能夠持續化,說明本期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增加了,企業的支付和投資能力增強,反之則減弱,財務狀況惡化,現金適應投資的能力降低。必須注意的是,現金流量淨增加額並非越多越好,如果現金淨增加額過高,說明現金的收益性較差,則可能企業現在的生產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現有的資產,使資產過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較低的現金資產上,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總體獲利能力。
此外,還可以計算“現金投入生產能力比率”和“現金流量市盈率”米評價現金流最適應投資需要的能力。
其中,現金投入生產能力比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投入生產能力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資本性支出x 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可投入形成生產能力的水平,間接衡量企業經營成長需要對外籌資的依賴程度。
而現金流量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市盈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償付到期長期債務額+構建長期資產支出額+支付股利額)
該指標衡量企業是否能生產足夠的現金流量以償付債務、購建長期資產和支付股利。指標數值大於1,說明比較適應。
從現金流量表看償債能力
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比較,現金流量的多少更能體現企業的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實務中,藉助現金流量表進行償債能力分析所經常使用的指標有:
一是現金流量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比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或現金淨流量/流動負債x100%
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相比較,該指標不受那些不易變現的或容易引起沉澱的存貨和應收款項的影響,因而更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二是即付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即付比率=期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動負債-預收款項-預提費用-6個月以上的短期借款)
該指標反映即期實際支付最短期債務的能力,是現金比率和流動比率指標的補充。
三是現金流量對負債總額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對負債總額之比=現金淨流量/負債總額x 100%
該指標衡量企業用每年的現金淨流量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
四是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之比=現金淨流量/流動負債X100%
相對於流動負債和流動負債指標,該指標排除了不正常的應收賬款項和存貨以及其他不能變現的流動性項目的增加對計量資產流動性的影響,因而可以更準確地反映現金償還債務的能力。
五是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增加之比,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增加之比=現金淨流量/流動負債淨增加額x100%
反映企業現金淨流量的增加是否與流動負債的增加同步。該比率等於或大於1時,表明企業現金增加幅度與流動負債增加幅度同步甚至有所超過,至少意味着新增流動負債是有保障的;該比率小於1時,要判斷企業償債能力,還要分析流動比率和現金比率。
六是現金流量對當期到期的長期負債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對當期到期的長期負債之比=現金淨流量/1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x 100%
這是西方企業財務分析市場用的指標。該比率數值越大,表明企業償還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
七是現金流量對流動資產增加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量對流動資產增加之比=現金淨流量/流動資產淨增加額x100%
反映企業流動資產淨增加額中現金及現僉等價物的增加程度。該比率等於或接近於1時,說明企業流動資產增加基本上是增加現金所致,若不考慮短期投資因素,企業流動資產中存貨和應收款項等知期沉澱性資產質量提高,至少沒有形成新的掛賬和存貨積壓,流動資產整體變現能力增強;若該比率大於1時,說明企業現金的增加幅度超過了流動資產的整體增加幅度,爲增強企業償債能力奠定了基礎,但若超過了2倍,說明現金有閒置;該比率小於1時,說明企業現金增加幅度小於流動資產整體增加幅度,如果不是變現性很強的短坍投資有大幅增加的話,則一定是存貨或應收賬款增加很多,此時必須進一步 分析存貨和應收賬款的質量。
八是現金支付保障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支付保障率=本期可動用現金資源/本期預計現金支付數x 100%
反映企業在特定期間實際可動用的現金資源能夠滿足當期現金支付的水平,是從動態角度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發展變化的指標。本期可動用現金資源包括期初現金餘額加上本期預計現金流人數。本期預計現金支付數爲預計的現金流出數。現金支付保障率應當是越高越好。如果該比率達到100%,意味着可動用現金剛好能用於現金支付;如果該比率超過100%,意味着在保證支付所需現金後,企業還能保持一定的現金餘額來滿足預防性和投機性需求,但若超過幅度太大,就可能是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超過滿足支付所帶來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則:如果該比率低於100%,顯然會削弱企業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會引發支付危機,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看經營、投資與理財相互支持能力
實務中,企業的經營、投資和理財三類活動是相互支持和配合的,彼此之間的支持能力強弱,可以依據經營、投資和理財三類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的不據經營、投資和理財三類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的不同組合予以判斷。諸如:
第一種組合: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爲負數,投資和理財活動現金淨流量均爲正數。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自我適應能力差,不得不依靠變現長期資產、或收回投資、或實現投資收益、或對外舉債等途徑彌補經營資金缺口。
第二種組合:經營和理財活動現金淨流量爲負數,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爲正數。反映企業當期實施了投資和經營收縮的政策,這或者說明企業內部的經營出現困難,不得不依靠處理固定資產來維持經營和償還債務,或者對外投資出現了問題等。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企業收縮投資戰線將意味餚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量的增加。
第三種組合:經營和理財活動現金淨流量爲正數,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爲負數。或者企業實施了投資擴張的政策,這是企業獲得新的投資、獲利和發展機會的表示,但要與投資效益結合起來考察;
第四種組合:經營和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爲負數,理財活動現金淨流量爲正數。反映企業吸收資本或舉債的步伐加快。聯繫投資的淨現金流量,如果投資淨現金流出是非常明顯的,則意味着企業加快了投資和經營擴張的步伐,這可能意味着企業有了擴大獲利的機會;聯繫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量,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出明顯的話,則說明吸收資本或舉債的資金部分地補充了經營上的資金短缺,同時也反映企業的經營在現金方面出了問題。
從現金流量表看真實收益能力
在利潤表上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計算的淨營業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發生背離的情況下,表明依照收付實現制原則計算的經營淨收益及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量,比責權發生制計算出的利潤更加真實可靠,並且不存在發生壞賬的風險。實務中,可以按“經營活動的現金淨流量”計算出多種反映真實收益水平的指標。
一是總資產淨現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淨現率=年度實現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年度平均資產總值x 100%
該指標反映企業運用資產所獲得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的能力,用於衡量企業資產的實際利用效果。
二是每股淨現金流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股淨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優先股股利)/流通的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反映每一股本或每一普通股所能創造現金淨流量的能力,對於以獲取現金股利爲主要投資目標的投資者來說,顯得尤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