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經墜落的理應被較贖,那些理應墜落的卻在被膜拜。
賀拉斯,公元前20年
對於全世界的投資者而言,2008-2009年間,各大報紙頭條令人沮喪驚恐,幾個月來,到處充斥着“崩潰"、“股市急瀉",以及“道
瓊斯正在自由落體”等字眼,最後投資者不得不拿起電話,或者登錄賬戶,下達賣出股票的指令。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對方發出的一份邀請,這樣的良機千載難逢。我們在成堆的隕落之星中細細挑揀,在曾經名動世界的公司中尋找物超所值的好買賣。
如前文所述,市場崩潰是產生“隕星”的三種情況之一,在我看來,它也最爲有利可圖。在2008年恐慌吞噬了整個市場後,許多本身並無缺陷,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績優公司的股票也被迫折價交易。一個投資者所需要的只是一套嚴明的決策機制,以便在他人出售時購進,具備鑑別潛力股的眼光,隨後耐心等待勢必會到來的股市回暖。
股市的起伏如同潮漲潮落,構成股市的機構和個人也隨之被托起或拋落。2008年年底,網上流傳着一則笑談, 它顯示了一個固若金湯的金融機構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價值的天差地別。
2007年,蘇格蘭皇家銀行約以10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總部設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銀行。僅僅一年之後,隨着次貸危機爆發和全球銀根的收縮,同樣的1000億美元即可買到以下銀行或經紀公司:花旗需要22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需要105億美元,美林需要123億美元,德意志銀行需要130億美元,巴克萊銀行需要127億美元,甚至此外還有結餘,還夠買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中的一兩家。
並非所有這些公司,包括底特律汽車公司,有望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存話下來,所以它們並非都可被視做“隕星"。但如果我們對它們進行基本面分析,我確信在2008年金融風暴的廢墟下,我們可以找到蒙塵的璞玉。在拋售狂潮中,一些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機構的股票也被牽連在內,受到重創,這也昭示了週期波動和危機事件對市場定價具有多麼強大的衝擊力。
我們購進優質企業的股票,而後等待它們恢復或超過原來的水平,期待未來豐厚的回報。以下我列舉的案例可稱做臨淵而漁的良機,它們也是歷史上的隕落之星重現輝煌的著名實例。
迪士尼公司:危機後的振興
1984年的迪士尼公司舉步維艱,它的股價在過去幾年中大致維持在每股30美元左右,但此時它的股價跌至歷史最低點,爲每股73美分。數十年間,公司創始人創作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同時爲公司帶來顯赫聲名,而今這些卡通形象眼見要付諸東流。
公司的股票過去也曾大起大落,這要歸因於華特的冒險天性,比如,他能突發奇想地將農場改造成想象中的迪士尼夢幻樂園。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雖然迪士尼樂園和其他產品尚受歡迎,但公司的管理不當導致費用高居不下,利潤堪憂,股東的利益岌岌可危。
迪士尼公司甚至被一夥綠票訛詐分子盯上,綠票訛詐指的是買進處於困境的企業的大量股份,迫使該企業以高價購回其股份,否則使用投票表決權免去管理層和董事會成員等人的職務,這在20世紀80年代十分通行,也被證實相當有效。但迪士尼公司董事會決定採用一個被稱爲“毒丸”的反惡意收購措施:即採取一系列行動降低自身吸引力,從而不再成爲收購目標(例如,通過派發特殊紅利稀釋現金儲量)。
迪士尼公司渡過危機,並聘得邁克爾,艾斯納爲首的管理團隊,逆轉;了頹勢。艾斯納帶來了重組計劃,購進了其他傳媒公司,如美國廣播公司(ABC),這也爲迪士尼公司今後的多元化品牌奠定了基礎,艾斯納同時也爲旗下的音樂、影片以及其他娛樂控股創造了交叉促銷的機會。
1984~2000年間,迪士尼公司的股票穩固攀升,達到了每股41美元的高位。這對於在底部購得股票的投資者來說,確實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