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爲,在自然狀態下,市場和經濟是兩個相互平街運作的系統。無論外在干預力量如供給和需求、價格、數量等因素如何變動,股票市場及經濟發展總是能達到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市場總是能以有效率、機械化且合理的狀態運作。這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由美國學者艾爾弗雷德.馬歇爾( Alfred Marshall)發展出來的經濟理論。直到今天,他的市場平衡說還在影響着大部分人的思考方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莫布遜教授認爲:馬歌爾學派的經濟學理論是起源於當初有人認爲經濟學和物理學是相似的學科,因爲兩者都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和可預測性。
數百年來,許多學者致力於研究經濟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關係,或試圖從自然科學的變化中我到社會科學變化的因果關係。這方面成果頗豐的就是著名智庫“聖非研究院”(The Santa Fe Initute )。它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桑格里克里斯多山脈腳F優美的聖菲市內土坯房和現代藝術走廊交織羅列的地區中,是一棟壯觀的山頂建築。這棟建築原來是私人住宅,但現在它早已成爲研究院的所在地。或許是因爲稀薄的空氣、燦爛的陽光,以及山脈的蜿挺曲折,使得每- .位到訪聖非的人都懷着一種內省心情。無論是什麼原因,聖菲研究院絕對是一個幫助科學家們理論成型的地方。在聖菲研究院,來自各方的科學家不是以傳統方法做研究,相反他們互相交換在各自領域裏的知識,以期對宇宙萬物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聖非研究院是由一個叫喬治.高恩( George Cowan)的學者於1984年創建的,他曾經擔任洛杉阿拉馬斯實驗室(Ion Alamos Iaboratory) 的負責人。聖菲研究院創立的宗旨是提供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園地,研究成員包括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免疫學家、心理學家、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等。成員中有多位都曾是各學科領域中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共同致力於研究複合調節系統,都願意分享彼此在各自領城的研究成果,面不在意各學科間過去的樊篙和限制。在這裏,你可能會看到有人拿螞蟻的溝通傳播方式與各種金融貿易市場信息的傳播方式作比較。雖然許多人認爲這兩種傳播模式風馬牛不相及,但深人研究的科學家們卻在這裏獲得了一種嶄新的思維啓迪,即用聯繫的、複合的方式看待世界萬物。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有着各種不同的複合系統,例如細胞、發芽中的胚胎.大腦、免疫系統、神經中樞系統、生態系統等,都是具體細微的複合系統。同樣,經濟體、社會結構和政治系統也都是複合系統。“複雜性”這個詞彙在聖非研究院一直無法得到明確的定義。 普利.格金認爲,每個系統之所以複雜,是因爲每↑系統都由許多相互影響的分子組成。而含有許名變動因素的系統未必都是複合系統,例如1克瓦斯含有數以百萬計的分子,以各種不同方向相互對撞,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爲" 分子混沌”。面不是複合系統。“分子混沌”這個名詞數年前就常被用來解釋許多自然與社會現象,主要是指分子的組成相當不規則,而分子間運動也常呈現出無序狀態。但在聖非的科學家們把對分子混沌的研究轉向了複合系統的研究。
複合系統已如我們所知的那樣,存在f機械化秩序和分子混沌之間的中間地帶。普利.格金認爲,我們可以從行爲表現角度切人去了解複合系統,畢竟從研究各種不同複合系統中獲得的外在行爲特徵可以幫助人們瞭解“複雜性”的內涵。
1987年20位受邀學者訪問了聖菲研究院,並且針對經濟體是否爲複合系統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他們中包括10位經濟學理論大師,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思.阿羅(Kenneh Armow)邀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hilip Amdeson)則招待另外10位來自不同學科領城(如物理學、生物學和電腦等學科)的科學家。
這次聚會的旨是企圖尋找新的經濟學思考模式。在各種演講和討論會過程中,物理學家逐漸瞭解到了經濟學家口中常提及的均衡系統(uilbionsytem)、遊戲網絡理論(game networks)的概念,而經濟學家也瞭解到布爾網絡系統(Bolean Neworks)和遺傳工程(genetic agoithms)的概念。10天來的研究討論很快結束,與會者對三項經濟體特徵達成了其識。
他們認爲,首先,經濟體是由許多同時運作的媒介所構成的網絡系統。拿成長的胚芽爲例,它的媒介就是細胞;而對經濟體而言,它的媒介就是人。細胞和人都生活在一個必須和其他媒介 密切互動的環境中。由於他們隨時不斷地和其他媒介產生各種互動,所以也使得整個環境一直處於變動不停的狀態中。
其次,完全掌握經濟體變化是困難的。在胚芽中沒有任何一個細胞處於主宰地位,同樣在經濟體中,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左右經濟走向。以美國經濟爲例,美國有聯邦儲備銀行,也有可以修改稅法和其他相關規定的政府機構。
但就整體經濟走向面言,還是由身處其中的每個人在一定時間畸度和一定場合互動形成的結果。一個經濟系統的共同行爲大部分是由組成媒介的分子彼此間的競爭或合作造成的。
最後,第三個特徵也是複合系統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在複合系統中,媒介會累積過去的經驗,自行調節以適應變動的外在環境。各砷有機體在數代繁衍進化過程中,會重新調整其纖維組織。同樣的,人也會從他們過往的經驗教訓中學習並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生活的變化,所以複合系統在今日又被稱爲“複合調節系統"。從複合調節系統角度分析,人們就比較容易理解經濟體本身達成均衡狀態的過程。媒介的行爲常常改變、互動,甚至相互學習使得整個經濟體隨時處於變動狀態。所以,許多科學家認爲,一旦經濟體達到完全均衡狀態,這個經濟體就會變得死水一課。傳統的數學方法加微積分或線性規則都可以在假設固定環境中計算出不變的因子,牛頓的科學理論可以分析出重複性高的機械化狀態,但這些理論對複合調節系統的人類社會的瞭解卻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了解經濟體、股票市場或其他複雜調節系統,我們需要利用其他實驗科學和非線性規劃理論來作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