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不是舉白旗投降的時候。有效市場的黃金時代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在最近頻繁出現了令市場降溫的事情之後,我們再詳細地檢視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其優雅的假設看上去問題重重。教授們在假設投資者是沒有情緒的且像電腦一樣有效率的墓礎上,形成了他們的理論。他們在計算的時候完全忽略了心理學—我們在前幾章裏看到的會導致各種投資者容易犯錯誤—這樣引人注目的工作。這使得假說自己給了自己致命一擊。就如同在接下來的兩章中將會看到的該假說還存在其他更嚴重的缺陷。
儘管有效市場假說解開了投資中的一些死結,比如爲什麼專業投資者總體來看錶現不如大市,但它並沒有解決其他難題。舉個例子,爲什麼在幾十年裏投資者會集體默認其回報表現低於大市?爲什麼很多專業的投資建議在市場至關重要的轉折點上反而給出瞭如此一致而驚人的錯誤?或是,如果投資者非常理性,股市的亢奮和恐慌爲何會像我們在過去章節中看到的那麼多?更特殊的是,如果市場非常有效率,爲何1996~2002年和2003~2009年這兩個經濟史上最嚴重的泡沫和危機會在間隔如此短的時間裏發生,尤其是在專業投資軍團不僅接受過培訓,還謹鎮地跟隨有效市場的指引—根據這部當代的聖經投資了幾萬億美元的情況下?
真實情況是,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很多傑出學者的工作是建立支持EMH和MPT的基礎理論,而這些理論在過去25年中以泡沫的形式導致了迄今爲止聞所未聞的市場大災難。
從全世界的象牙塔中萌發出來的革命性的新思想,不會增加你擊敗市場的概率,甚至不會成爲你的救生筏。有效市場假說很多基本教條現在被投資異教徒先進的統計分析完全駁倒了,但當代的投資實踐還是建立在有效市場的理念之上。大量的投資者雖然相信有效市場理淪會破產,但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依靠什麼理論。
有效市場假說是過去兩百年的經濟理論的自然延伸。這是經濟學家找到的最後一片可供立足之地——一勞永逸地建立起經濟學家幾百年來認爲人的表現是理性的判斷。他們的實驗室當然就是股市或其他金融市場。展示人們在這些市場中的表現是理性的,不啻於發現了經濟學的聖經。
來自於法瑪、布魯姆、詹森、斯科爾斯以及其他專家的關於市場是有效率的原始“證據”,受到經濟學家的熱烈歡迎並不奇怪,可能沒有哪個地方比素有自由主義的堡壘之稱的芝加哥大學更熱烈了。芝加哥大學順理成章地成了這一新研究的核心。
市場經濟學家提出了挑戰。就像一位學者寫的:“你可以知道爲什麼這個思想(對股市非常博學的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除了這裏,經濟學家上哪兒去找完美市場的典範?如果真有這樣的地方,那就在這裏立足吧。”但我們後而會看到,這看上去越來越像卡斯特將軍(General Custer)的最後一戰。
他們的信念如此堅定,這些理論迎來了市場的黃金時代,如果不是經濟學,他們相信統計學也會支持他們的。但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經濟學和統計學都沒有給予支持。
同時,爲了避免陷人有效市場假說之中,你必須瞭解它的教義。這裏可沒有政府規定的標示來僻告你小心EMH-CAPM-MPT的陷阱;缺乏相關的知識,你很容易就會陷進去。一個有缺陷的投資理淪不會是市場中性的;一般來餚,它會損害到投資者的資產,即使是富有經驗的投資者也一樣。爲了尋找成功投資之道,我們必須與有效市場似說劃清界限。這比祈求上天會更有用。
那麼,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真實概率有多大?到底有沒有真實的概率?我們很快會討論這些問題,但在這之前,讓我們先看一看爲什麼有效市場假說失敗了,其失敗給投資者造成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