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和投資學中所學到的每件事,我們都可以在巴菲特及其價值投資學派的其他人身上看到縮影。他相信自己的成就靠的是研究而不是運氣,他的決策源自自身的縝密思考,面從不受短期事件能響情緒化地輕易撤出股市。他,瞭解風險的本質,而且有信心接受市場的結果。
在發展出行爲財務學這個名詞之前,只有像巴菲特和蒙哥等少數投資大師才能理解這些現象並樂意接受它。蒙哥指出,當他和巴菲特離開研究所後,他們一起“進人商界,卻在市場上找到了這種大量可預期的不理性模式”。他所指的並不是不理性模式的發生時間具有可預期性,而是說當這些非理性現象發生時可以預期到會有ft麼樣的行爲模式發生。
除了巴菲特和蒙哥之外,大多數專業投資人直到20世紀末纔開始重視財務和心理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今,情緒影響投資已是投資市場y 個不爭的事實,因爲情緒會影響投資人的行爲,這一行爲進而影響股價波動。有兩個理由可以說明爲什麼瞭解投資人的情緒變化對投資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據此知識在投資過程中進退自如,避免犯錯。可以從別人犯的錯誤中學習如何用規避錯誤來獲利。
我們都很容易因個人的錯誤判斷影響投資的成功。當成千上萬人作出錯誤的判斷,這種集合起來的力量可能顛覆市場,並將市場推向毀滅之途。市場上盲從潮流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致加總起來的錯誤判斷倍數使情況變得更槽。在充滿非理性行爲的股票市場中,少數以理性行動的人會是大劫難中絕無僅有的生還者。
成功的價值投資人需要有獨特的情緒特徵。投資這條路是崎嶇不平的,而知道哪一條道路正確,又常常與人的直覺判斷相反。股市經常性變動總是給投資人一種不安定感覺,使他們有可能做出非理性行爲來。作爲投資者,你必須特別注意這些情緒變化,當你的直覺要你做出和理性投資行爲相反的行爲時,你必須要做適當反省,然後再作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