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約翰遜(George Johnson)在他的《心靈之火》( Fire in the Mind)一書中寫道:“心靈常常渴望尋找真實的和想象的思考模式,但也常在基本的軌道上脫軌。”他的這器話完全反映了投資人的兩難選擇的困境。約翰遜認爲心靈追求模式,模式帶來秩序,使人安於計劃並善用資源。但當投資人研究市場行爲時,這種心靈追求秩序的自然反應卻有不同的結果。佈菜恩.亞瑟說:"如果某一系統是複合系統,那麼唯一的模式就是沒有固定重複的模式。”
總之,投資者生活在一個行爲模式經常被打亂,甚至有時劇烈變動的市場裏。不管投資者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們都無一例外地生活在一個隨時變動的世界裏,這個變動的世界就像萬花筒一樣,在外形上看以相像,但變動的秩序卻永不相同,因爲每個模式都是全新不同的。那麼,投資人究竟應該如何在一個缺乏認知模式的世界中生存呢?那就是要找到正確的層次和方向。雖然經濟體或市場本身是複雜且難以捉摸的,投資者還是可以分出不同類別的公司層次,不同的公司內部又都有其獨特的經營管理和財務模式等。如果投資者能夠研究這些模式,就能掌握未來公司發展的前景。這也正是巴菲特所重視的那類模式,而不是成千上萬的投資人熱衷於的那種不可捉模的投機市場的行爲模式。
巴菲特說:“我一直認爲研究公司基本面要比研究大衆心理層面簡單得多。”
巴菲特繼續說道:“我們會繼續忽視那些政治的和經濟的預測,對投資人和生意人來說,這些都是警侈而又讓你分心的指標。30年前,沒有人能夠預知越戰的蔓延、薪水和物價的控制、兩次石油危機、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蘇聯的解體、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慘跌508點、公債增值利率在2.8%和17.4%之間大幅波動等情況。”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是-個天 曉得的未定數,但巴菲特並不因此而感到困擾。他說:“上述這些重大政治事件都沒有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造成任何影響,也沒有使我們在收購優良企業的價格上有什麼變動。如果我們讓這些對未來無知的害怕困擾我們的投資決心,那麼我們之後要付出的成本將非常高昂。”
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講述聖菲研究院的複合調節系統的研究課題,其;的就在於,讓投資者瞭解市場其實並非如我們原先預期的那樣,一旦知道市場是一個複雜紛繁的複合 調節系統,你就不會再去相信市場是可預測的, 也會知I道市場總有春天和嚴冬,總會遇到多空、牛熊轉折的時候。
巴菲特說: 30年後,市場可能經歷-場和以前大不一樣的大改變, 我們不要企圖去預測這些轉變並企圖從中獲利。如果我們專注發掘我們過去一貫投資的好公司,外在的變化將不會對我們的長期投資有任何不利影響。”所以,當你下次再認爲你終於發現可以反覆從中獲利的市場模式時,請想想那些在聖菲研究院每天做研究的科學家們;當你下次再被市場意料之外的波動嚇呆在.邊的時候,請謹記巴菲特的話:“ 請面對兩個不順你意的事實:未來永遠不明,想在市場上取得預測共識,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市場不確定性將是投資人做價值導向投資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在本書我們全面介紹r巴非特及其學派的價值投資理念和價值投資的精髓,其最重要的奧祕有兩點:一是長期持有;二是忽略市場。但在中國有很多人包括一些權威人士,都說巴菲特理念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只有在美國這塊價值投資的沃t才能造就巴菲特。真的是這樣的嗎?巴菲特先生相當成功的投資戰例是持有《華盛頓郵報》27 年漲了86倍,平均每年3. 1倍,而如果遵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則,在萬科0000 1991 年1月20日上市當日就開始投資I萬元,持有到現在,它的總量應該是480萬元。如果當時投入10萬元持有到現在,是4800萬元。如果你在中國持有萬科18年至今,你可以達到400多倍,每年有20多倍的收益。如果你持有蘇寧電器3年有30多倍。說長線價值投資在中國行不通的人,其實不懂得經濟只會越來越繁榮,股票指數也會隨着經濟發展面逐步自升的基本原理。既然股票的價格總體趨勢向上,那麼只要買進時的選擇理由沒有改變,投資者唯-要做的就是耐心和時間,不爲股票額度短期漲跌所動。這一點,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將遵循經濟向上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