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多年來,巴菲特的選股策略很少改變。他投資的衡量標準包括公司經背者的能力、財務狀況和買進價格。表面看這些都很簡單且直樓,但是簡單背後卻有巴菲特長期以來強聞的區隔價直導向投資和增長型投資的香理。
傳統上被稱爲“價值投資者”的人,通常會投資股票價格被超賣而低於公司價值的股票,如低的股票價格淨值比、低本益比和高股利低股分的股票。而那些被稱爲“增長型投資客戶”的人則喜歡投資獲利大幅增長的股票。巴菲特說:“大部分分析師總以爲這兩種選股方式是相互對立的,的確也有許多投資專家認爲價值與增長這兩個觀念是沒有什麼交集的。”但巴菲特對價值和增長卻有着不同於大部分分析師的觀點。
巴菲特在許多場合解釋過:“股票的價值在F投資過程中以適當折現率算出總的淨現金流量,而增長率只是計算總的淨現金流量中的一部分。” 巴菲特因此認爲價值和增長是一個分進合擊的概念。 蒙哥說:“這些想要完全弄清楚價值和增長的企圖讓我覺得十分離譜,這只不過是一些退休基金經理人爲了想多收一些手續費,或者是投資顧問想凸顯自己的與衆不同而炫耀裝飾的話題而已,沒有多少實際用處。但是對我而言,比較聰明的投資方法是價值導向投資。”
儘管巴菲特和蒙哥已經解釋了” 價值投資”和“增長投資”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大到需要分別說明的必要,但業界主流仍傾向於將這兩種投資概念分開來加以解釋。於是,投資者遇到了自己是屬於“增長導向投資客”還是“價值導向投資客”的問題。蒙哥的建議是價值導向比較好,但同時提請投資者千萬不要要求自己非低價股票不買,從而落到一定要買入價格很低的股票的陷阱裏。
巴菲特屬於的基金經理人比爾.威廉.米勒三世( Bill William Miller 11)是一位在增長和價值導向的觀念衝突中拿提得恰如其分的典範,他過去的投資業績驚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2年以巴爾的摩城爲總部的萊格.梅森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發行了-.只基金作爲公司主力旗艦基金,名叫“高價值基金”(Value Tnust)。該基金從1982年到1990年由當時的研究部門主管厄尼.基恩( Enie Kiehn)和初次涉水卻十分聰明的比爾.米勒共同管理。比爾走上資產管理這條道路是相當傳奇的,當其他人都在各大學商學院研究現代投資理論的時候,比爾卻在美國東部著名的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就讀於哲學研究。當其他準基金經理人都在研究馬科維茨、夏普和法馬的投資理論時,比爾卻在讀威廉.詹姆斯(lliamJames)的實用主義(pmatismn) 和約翰.杜威(Jdhn Dewey)的《實驗邏輯理論》(says in Exerimengnel Ingic)。他畢業後曾經短暫擔任過某企業財務調度人員,使他得以有機會了解企業的資金運作情形,接着他就進入了萊格。梅森公司的研究部門,並與厄尼.基恩一起管理這個基金。
20世紀80年代,高價值基金實踐了兩項理論,那就是基恐和比爾採用的相同價值投資法則但不同的投資策略。如果說基恩遵循格雷厄姆的方法,專門投資低本益比、低股票價格淨值比的股票,也就是所謂價格般低估的股票,那麼比爾則採取了風格迥異的方法。用比爾的話來說:“我的選股策略較像格雷厄姆曾提過的選股方法,巴菲特對這種方法也曾詳細說明過,那就是以公司未來現金流量折算成公司現金價值的評估方法,重點在於通過這種衡量法,我們可以理性地衡量出公司的真實資產.如此便可以在股票價格很低的時候買進該公司股票。”
1990年,比爾開始全權負責這一基金的管理工作,並開始實踐他自己的投資策略。他的基金成績在90年代打敗市場無敵手,從1991年到198年,高價值基金業績連續戰勝標準普爾500股票價格指數。19989 年年底,比爾傑出的操作成績使他獲得《晨星》雜誌評選的年度全美最佳股票型基金經理人。
目前,比爾替萊格.梅森管理了大約12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有90億美元屬於高價值基金。雖然嚴格來說比爾還不算是價值投資者,但他已相當接近價值投資的標準。他的高價值基金投資組合中通常保持30- 40只股票,並且將半數以上的資產投資在其中的10只股票上。
雖然比爾的投資方法較偏向於價值投資方法,但他不見得完全符合一般投資刊物對價值投資者的簡單定義。比爾並不常用價值投資的評價方法:如每股獲利或每股淨值等。他說:“ 我常試圖分辨哪些股票的股價理所當然地要低,而哪些股票的股價又不應太低。有許多好公司的股票被投資人忽略,而且股票價格被低估。最要緊的就是選擇股票價格相對較低的好公司,而不要去投資營運成績不佳而股票價格低的公司。”
比爾用非常挑剔的選股眼光,採取持股長抱的投資策略,的確使他領導的高價值基金成爲20世紀90年代--顆罐眼的明星,但也因此引發了-些爭議。由於高價值基金的持股中同時包含了價值導向的股票和增長導向的股票,所以比爾常被人攻擊不是一-位純價值導向的投資者。《華爾街網站》雜誌就刊出吉姆.克拉默(Jimn Cramer)的文章,批評比爾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價值導向型的基金經理人。
克拉默是《華爾街網站》雜誌的發起人之一,文筆非常犀利,他寫了一篇有關價值導向基金的評論文章。在文章裏,克拉默公開批評部分號稱是價值導向的基金,其實投資的還是市場-般認爲的增長型導向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