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經驗主義的懷疑者,我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就是:現實的證據會作何解釋?無國界限制的價值投資策略是否能行得通?對於像“某個板塊不超過X%”或是“對某個國家不超過Y%”之類限制投資範圍的做法,我一直不太感興趣。
因此,我的興趣在於評價無限制價值策略。爲解答這些問題,我對1985年以來的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進行了整體性研究。爲避免研究結果與小盤股相混淆,我對進入研究範圍的股票最低市值進行了設定-2.5億美元。
我認爲,以單一口徑對“便宜”這個概念做定義顯然是不恰當的,因此,我採用瞭如下五個指標—市盈率(P/E-價格/收益)、市淨率(P/B-價格/淨資產)、市現率(價格/現金流)、市銷率(價格/銷售淨額)和EBIT/EV(稅前盈餘/企業價值)。
只有同時符合這五項標準,才能算得上“便宜”。首先按每個指標對所有股票進行排序,然後把每隻股票在這些指標上的排名加總,以這個合計數作爲我們評價該股票的價值標準。因此,我們把價值股定義爲按這個價值標準排名在最後20%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