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可以被追蹤嗎?這是數字貨幣領域最常見、也最容易被誤解的問題之一。許多人認爲加密貨幣是匿名且不可追蹤的,是一種執法部門無法觸及的數字現金。
但現實情況要複雜得多: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是可追蹤的,儘管透明度的程度因區塊鏈而異。
讓我們探索一下加密交易如何運作、誰可以追蹤它們以及有哪些工具可以增加或減少可追溯性。
主要亮點:
- 每筆比特幣和以太坊交易都會永久記錄在公共區塊鏈上。
- 執法機構經常使用區塊鏈分析來追蹤非法活動。
- Monero 和 Zcash 等隱私幣使用加密來隱藏交易數據。
- 即使是“匿名”加密也常常可以通過先進的取證工具來去匿名化。
- 區塊鏈的未來可能會通過零知識證明和監管來平衡隱私和透明度。
加密匿名的神話
加密貨幣早期在絲綢之路等暗網市場上聲名狼藉,因爲用戶認爲比特幣是無法追蹤的。
事實上,比特幣是匿名的,而非匿名的。每筆交易都記錄在公共賬本上——任何人都可以永久查看。隱藏的是錢包地址背後的身份。
然而,一旦錢包地址與現實世界的身份相聯繫——例如,通過交易所的瞭解你的客戶(KYC)流程——其所有交易都可以進行歷史和實時追蹤。
這種透明度既是加密的優勢也是劣勢:它提供了無需中介的信任,但也使得隱私難以實現。
如何追蹤加密貨幣
當你發送比特幣時,你的交易會被廣播到網絡,並作爲區塊的一部分添加到區塊鏈中。該區塊包含三個關鍵信息:
- 發件人地址
- 收件人地址
- 轉賬金額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 Blockchain.com 或 Etherscan 等區塊瀏覽器查找這些詳細信息。
爲了進行取證,機構會使用這些工具的更高級版本。Chainalysis、 Elliptic和CipherTrace等公司專門識別可疑的錢包模式,將其與已知的交易所賬戶關聯,甚至繪製出整個犯罪網絡。
當局就是這樣追蹤並查獲了絲綢之路的70,000 比特幣、2016 年 Bitfinex 黑客攻擊造成的 36 億美元比特幣,以及無數其他欺詐和勒索軟件案件。
所以是的——加密貨幣可以被追蹤。而且通常情況下確實如此。
比特幣和以太坊:開放賬本,完全透明
比特幣和以太坊是市值最大的兩個區塊鏈,都是完全公開的。
每個錢包、交易和代幣的流動都在鏈上可見。即使是涉及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協議或 NFT 市場的複雜交易也可以追蹤,儘管分析在技術上可能非常複雜。
例如,如果有人使用以太坊在 OpenSea 上購買 NFT,則該交易(包括價格、時間和錢包地址)將被永久記錄並可在Etherscan上查看。
該系統的強大之處在於其不可篡改性:任何交易都無法被刪除或更改。但這也意味着錯誤、盜竊或泄密將永遠存在。
隱私幣:當加密貨幣真正實現匿名時
並非所有加密貨幣都同樣透明。有些加密貨幣專門設計用於隱藏交易,以保護用戶隱私。
最著名的兩個是Monero (XMR)和Zcash (ZEC) 。
門羅幣(XMR)
門羅幣使用環簽名和隱身地址等技術,隱藏所有交易細節——發送者、接收者和金額。每筆交易都會將你的貨幣與其他貨幣混合,幾乎無法追蹤其來源。
正因爲如此,門羅幣經常被用於合法的隱私目的——但不幸的是,它也被網絡犯罪分子所利用。
大零幣(ZEC)
Zcash 提供了一種選擇:交易可以是“透明的”或“屏蔽的”。屏蔽交易使用零知識證明(zk-SNARKs)來驗證有效性,而不會泄露任何數據。
即便如此,監管機構仍以反洗錢 (AML) 擔憂爲由,向一些國家的交易所施壓,要求其將隱私幣下架。
因此,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在設計上是可追蹤的,但像門羅幣這樣的貨幣在架構上是私密的——儘管這種隱私伴隨着監管風險。
混合器、翻轉器和 Tornado Cash:混淆工具
一些想要在不切換貨幣的情況下保護隱私的用戶依賴於混合服務——將交易彙集在一起並重新分配的平臺,從而打破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聯繫。
從歷史上看,像Helix或ChipMixer這樣的比特幣混合器一直很受歡迎,儘管後來許多都被當局關閉。
在以太坊上, Tornado Cash是最著名(或者說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它利用智能合約通過零知識證明實現交易匿名化。
然而,2022 年,美國財政部對 Tornado Cash 進行了制裁,聲稱朝鮮黑客利用它洗錢了超過4.55 億美元的被盜加密貨幣。
此案開創了一個強有力的先例:即使是分散的代碼也可能受到現實世界的監管。
執法部門如何追蹤加密貨幣
現代區塊鏈取證技術非常有效。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歐洲刑警組織 (Europol ) 和美國國稅局 (IRS) 刑事調查部門等機構使用專門的分析技術來追蹤通過錢包、交易所和 DeFi 協議的資金。
例如:
- 美國聯邦調查局追蹤了Colonial Pipeline 勒索軟件攻擊中使用的比特幣,並追回了大部分贖金。
- 美國司法部從Bitfinex 黑客事件中查獲了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並通過數百個地址追蹤資金流向。
- 歐洲刑警組織通過識別供應商留下的鏈上支付線索,搗毀了數十起暗網行動。
大多數罪犯被抓獲並不是因爲加密貨幣無法追蹤,而是因爲它可追蹤,而且人類行爲會留下模式。
可追溯性的終結:去中心化和鏈下系統
儘管透明度很高,但仍存在侷限性。某些環境會使追蹤變得困難:
-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交易在錢包之間進行,無需 KYC。仍然可以追蹤,但溯源難度較大。
- 第 2 層網絡和側鏈:閃電網絡(用於比特幣)或 Arbitrum(用於以太坊)等系統執行鏈下交易,這些交易在結算之前並不總是可見的。
- 跨鏈橋:在區塊鏈之間移動代幣可能會掩蓋其蹤跡,尤其是涉及包裝代幣或合成資產時。
- 冷錢包:如果資產被轉移到與互聯網斷開連接的硬件錢包,它們仍然在鏈上可見但處於非活動狀態 - 這使得所有權更難驗證。
新興技術:隱私與合規的結合
新一輪區塊鏈創新尋求平衡隱私和監管。
零知識證明(ZKP)和同態加密等技術可以讓用戶證明他們遵守反洗錢規則,而無需透露他們的身份或交易歷史。
Aztec 、 zkSync和Polygon ID等項目正在率先實現這種“隱私保護合規性”。它試圖確保加密貨幣既足夠透明以保證信任,又足夠私密以保證個人自由。
透明度的悖論
那麼,加密貨幣可以被追蹤嗎?是的——這正是它有效的原因。
區塊鏈的透明性使其安全且防篡改。缺乏可追溯性,它就無法保證完整性。然而,這一特性也挑戰了吸引早期採用者的金融隱私理念。
隨着監管的不斷加強,加密生態系統正朝着混合模式發展:開放式賬本與選擇性加密隱私層相結合。下一代區塊鏈網絡很可能能夠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驗證交易——兩全其美。
加密隱私的新現實
完全加密匿名的時代已經結束。但這並不意味着隱私消失了——它正在不斷發展。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你的比特幣、以太坊或穩定幣交易都是可追蹤的。對於那些追求隱私保護的人來說,隱私幣和零知識技術提供了替代方案。對於政府和監管機構來說,區塊鏈已經成爲一種前所未有的金融監管工具。
簡而言之,加密確實可以被追蹤——但追蹤的難易程度取決於你使用什麼、你將它發送到哪裏以及你對這項技術本身的瞭解程度。
金錢的未來或許並非無形,但它最終或許會按照你自己的方式變得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