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或“Wirtschaftswunder”——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当时德国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废墟。盟军袭击或轰炸了其大部分基础设施。德累斯顿市被彻底摧毁。科隆的人口从 750,000 下降到 32,000。
简而言之,德国当时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面临着极其黯淡的未来。但到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两德再次统一,它却成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羡慕的对象。德国当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许多人将德国的重生誉为经济奇迹,这不难理解。但德国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呢?
概要
- 德国经济奇迹是指德国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后,重新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强国。
- 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奥伊肯 (Walter Eucken) 因开发“社会市场经济”而受到赞誉,这一概念提倡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同时允许政府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 联邦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因成功推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而被誉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
战后的德国
这些数字展现了一个国家陷入混乱的境地。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全国住房存量减少了20%。粮食产量只有战前的一半。许多18岁至35岁的男性——这个群体本来可以承担起国家重建的重任——要么被杀,要么致残。
战争期间,希特勒实行粮食配给制,限制平民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0卡路里。战后,盟军继续推行这一粮食配给政策,将民众每日摄入量限制在1000至1500卡路里之间。
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管制导致物资短缺和黑市的滋生。德国货币——帝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民众不得不通过易货贸易来获取商品和服务。
这个国家曾被四个国家占领,不久便被一分为二。东半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深受苏联政策影响的“铁幕”的一部分。西半部则成为民主国家。夹在中间的是前首都柏林,它被一分为二,最终被后来被称为“柏林墙”的墙隔开。
沃尔特·欧肯
德国令人震惊的重生中,或许最重要的人物是瓦尔特·奥伊肯。奥伊肯的父亲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波恩大学学习经济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伊肯开始在母校任教。最终,他进入了弗莱堡大学,并最终使这所大学蜚声国际。
社会自由市场
奥伊肯在这所学校里积累了不少追随者,这所学校也成为德国少数几个可供反对希特勒人士表达观点的地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是在这里开始发展自己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后来被称为弗莱堡学派、秩序自由主义,或“社会自由市场”。
欧肯的思想根植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阵营,同时也允许政府参与,以确保这一体系尽可能惠及更多民众。例如,将实施强有力的监管,以防止卡特尔或垄断的形成。此外,庞大的社会福利体系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安全网。
他还支持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强大的中央银行,专注于利用货币政策保持价格稳定,这在许多方面反映了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思想。
对 Eucken 的反应
欧肯所倡导的经济体系在今天看来或许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却被视为相当激进。我们必须将欧肯的哲学置于他所处的时代来审视。
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对德国的打击尤为严重。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德国经济,并导致了希特勒的崛起。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席卷全球的经济理论。战争结束后不久,被美国和盟军控制的德国西半部必须决定走哪条通往经济繁荣的道路。
德国经济奇迹之父
西德初建之初,围绕新国家财政政策方向的争论十分激烈。许多人,包括劳工领袖和社会民主党成员,都希望建立一个仍然保持政府控制的体系。然而,奥伊肯的得意门生,路德维希·艾哈德(后来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在当时仍然实际控制着德国的美国势力中,开始崭露头角。
埃哈德的开始
埃哈德是一名一战老兵,曾就读于商学院,他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曾在一个专注于餐饮业经济的组织担任研究员。但在 1944 年,纳粹党仍然牢牢控制着德国,埃哈德大胆地写了一篇讨论德国财政状况的文章,并假设纳粹会输掉战争。
他的工作最终被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并很快被美国情报部门找到。德国投降后,他被任命为巴伐利亚财政部长,然后一路晋升,成为仍被占领的德国西半部经济委员会主任。
新德国货币
艾哈德在获得政治影响力后,开始制定多管齐下的措施,以重振西德经济。首先,他在制定由盟军发行的新货币以取代过去毫无价值的货币残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计划将公众可获得的货币数量减少了惊人的93%,这一决定将减少德国个人和企业持有的少量财富。此外,还实施了大幅减税,以刺激支出和投资。
该货币原定于1948年6月21日开始发行。然而,埃哈德却在同一天决定取消价格管制,此举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埃哈德几乎因这一决定而受到了所有人的批评。埃哈德被带到了美国将军卢修斯·克莱的办公室,后者是负责监督德国被占领的西半部的指挥官。克莱告诉埃哈德,他的顾问告诉他,德国人激进的新政策将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埃哈德的回应非常有名:“将军,别听他们的。我的顾问也跟我这么说。”
但令人惊讶的是,埃哈德证明所有人都错了。
经济奇迹不断绽放
几乎一夜之间,西德就恢复了生机。当人们意识到新货币的价值时,商店里立刻堆满了商品。物物交换迅速停止;黑市也随之消亡。随着商业市场的兴起,人们再次有了工作的动力,西德那著名的勤劳精神也随之回归。
1948年5月,德国人每周大约缺勤9.5小时,拼命寻找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但到了10月,也就是新货币发行、价格管制取消几周后,缺勤时间降至每周4.2小时。6月份,德国工业产值约为1936年的一半。到年底,这一数字已接近80%。
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也为德国的复兴做出了贡献。该计划由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制定,美国向受二战影响的欧洲国家提供了超过150亿美元(按2020年价格计算约为173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德国。
然而,马歇尔计划的成功一直受到经济史学家的争议。一些人估计,在此期间,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德国国民收入的贡献不到 5%。
西德的经济持续增长。到1958年,其工业产值比仅仅十年前高出了四倍。
归纳总结
当时,德国正处于冷战之中。西德是美国的坚定盟友,在很大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政府在制约自由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德与苏联关系密切,实行共产主义。这两个国家并列,为比较世界上两大经济体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令人惊讶的是,两者之间并无太大可比性。西德蓬勃发展,而东德却落后了。由于经济困境和政治自由的缺失,东德居民很快爆发了抗议,尽管有旅行限制法,但仍有大批民众试图离开。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权几十年来首次允许其公民直接前往西方国家。这几乎立即导致了东德的崩溃。很快,这两个国家又将统一起来。
但要实现两德平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统一之初,德国东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西部地区的30%。30多年过去了,东部地区的GDP仍然仅为西部地区的75%左右。但在1948年,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没有瓦尔特·奥伊肯和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的经济奇迹或许永远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