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资产或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至远高于历史正常水平、资产内在价值,或两者兼而有之时,就会出现资产泡沫。问题在于,由于资产的内在价值波动范围可能非常广,泡沫往往被错误地假设为资产的内在价值已暴涨,这意味着资产的价值远高于其基本面。
有些泡沫比其他泡沫更容易预测。在股市中,传统的估值指标可以用来识别极端估值过高的情况。例如,如果一个股票指数的市盈率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那么它很可能处于泡沫区域,尽管可能需要进行更多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其他泡沫则更难察觉,可能只能事后才能发现。
概要
- 当金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上涨至远高于历史正常水平、高于其实际价值或两者兼而有之时,就会出现泡沫。
- 从规模和范围来看,很少有泡沫能与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相媲美。
- 2009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美国房屋平均价值缩水三分之一,导致全球出现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萎缩,引发了所谓的“大衰退”。
以下是历史上最大的五次资产泡沫,其中三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

1. 荷兰郁金香泡沫
17世纪30年代席卷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是最早有记录的非理性资产泡沫之一。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前经济学教授厄尔·A·汤普森(Earl A. Thompson)称,在荷兰郁金香泡沫期间,郁金香价格在1636年11月至1637年2月期间飙升了20倍,但到1637年5月却暴跌了99%。
正如泡沫通常表现的那样,郁金香狂热席卷了荷兰的广大民众,在巅峰时期,一些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甚至高于一些房屋的价格。
2.南海泡沫
1720年的南海泡沫是由一系列比郁金香狂热更为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英国政府承诺将垄断英国与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所有殖民地的贸易。投资者期待着南海公司能复制东印度公司为英国与印度带来繁荣贸易的成功,纷纷抢购南海公司的股票。
由于公司董事们大肆宣扬南海(今南美洲)拥有难以想象的财富,公司股价在 1720 年飙升了八倍多,从 1 月份的 125 英镑飙升至 7 月份的 950 英镑,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暴跌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 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
如今,资产泡沫有时是由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泡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日元飙升50%,引发了1986年日本经济衰退。为了应对经济衰退,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
这些措施效果显著,助长了无节制的投机行为,导致日本股市和城市土地价格在1985年至1989年间上涨了两倍。在1989年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时期,东京皇宫的土地价值甚至超过了整个加州的房地产价值。泡沫于1991年破裂,为日本随后几年的价格通缩和经济停滞(即所谓的“失去的十年”)埋下了伏笔。
4. 互联网泡沫
就规模和规模而言,很少有泡沫能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当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引发了对“新经济”企业的大规模投机浪潮。结果,数百家互联网公司一上市就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估值。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涵盖了大多数科技/网络公司股票,该指数从1990年初的约750点飙升至2000年3月的5000多点的峰值。此后不久,该指数崩盘,到2002年10月暴跌78%,引发了美国经济衰退。该指数下次创下新高是在2015年,距离上次峰值已过去15年多。
5.美国房地产泡沫
一些专家认为,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美国投资者涌入房地产市场,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房地产是一种更安全的资产类别。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尽管美国房价在1996年至200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但其中三分之二的涨幅发生在2002年至2006年。即使在房价以创纪录的速度上涨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持续的狂热迹象——猖獗的抵押贷款欺诈、公寓“炒卖”、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购买房屋等等。
美国房价在2006年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滑,到2009年,美国房屋平均价值缩水三分之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萧条,及其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连锁反应,导致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萎缩。21世纪初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大衰退” 。
综述
尽管每个泡沫都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参与者愿意暂时搁置怀疑,并坚决忽视越来越多的警示信号。另一个共同点是,泡沫越大,破裂时造成的损害就越大。或许最重要的是,历史上最大的五次泡沫以及历史上其他泡沫都蕴含着宝贵的教训,所有投资者都应该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