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股票市場的崩盤造成了哪些後果?
1982年股市跌入谷底以後,規定繳費養老金方案得到迅速發展。按傳統的做法,工會一直把規定受益方案作爲其會員退休後的福利保障,工會的衰退意味着意對這一方案的支持越來越少。在管理層中,規定受益方案也不如以前受歡迎了,因爲所謂的過度出資方案有時易使企業受到被收購的威脅。人們認爲,規定繳費的管理比規定受益方案的管理更經濟。此外,規定繳費方案尤其受到那些喜歡監管自己投資的僱員的歡迎,因此,企業傾向於向所有的僱員提供這種方案。固定繳費養老金方案的一個重要選擇是401 (K)計劃,這些計劃投資標的的選擇通常嚴重地偏向於股票。這樣,401 (K)方案的發展刺激了公衆對股市的興趣。
在經歷了從1982年開始近5年的牛市、上漲超過200%之後,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發生了大崩盤。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下跌了508點,下跌幅度達到22.6%,這是道瓊斯工業指數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
這次美國股票市場的崩盤導致了全球股市的傳染性暴跌,世界主要股票市場中,東京的股市跌幅最小,仍下跌了15.6%,新西蘭股市下跌達到40%,中國香港股市則被迫關閉。一般認爲,國內利率的不斷上升、美元匯率的持續下跌、程式交易及投資組合保險行爲和國際投資者拋侈美元國俊等是1987年股市崩盤的誘因。當國外投資者因擔心美元繼續下跌而紛紛在國債市場拋售、美國長期國債利率超過10%時,股市的高市盈率看來難以爲繼,股票的大幅下跌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