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纏論:走勢必完美再分辨
筆者在溝通中發現,很多問題還是因爲對走勢必完美的理解不夠。走勢必完美是纏論的第一原理,也是所有買賣點衍生的最基本邏輯,不理解走勢必完美是搞不懂纏論的。
第一,任何級別的走勢類型都可以分類爲向上、向下、向右的走勢形態。
第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都要完成。
第三,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類型,完成後都只能轉變爲其他兩種走勢形態中的一種。
第四,任何級別的任意連續三段完成的走勢類型,都能構成向上、向下、向右三種走勢形態中的一種。
從第一到第四是定義推導的過程,而第四中,任意連續三段走勢類型,就是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的向上、向下、向右的走勢形態,在高個級別的圖中就是上漲、下跌、盤整走勢形態;上漲與下跌走勢形態中,只含有一箇中樞,就是盤整走勢類型,含有至少兩個互不重疊的中樞,就是趨勢走勢類型。
比如,5分鐘上漲形態+5分鐘盤整形態+5分鐘上漲形態,這就構成了30分鐘的上漲形態。根據定義,三段連續的完成的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高一級別的走勢類型。這裏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就是次級別走勢類型,三段連續構成30分鐘走勢形態,走勢類型因爲只包含一箇中樞,所以是盤整。這三段完成後,構成的30分鐘上漲形態的盤整走勢類型就可以隨時結束。也就是說,這個30分鐘走勢類型在完成次級別三段走勢類型後,可以隨時完美。換言之,沒有完成三段次級別走勢類型連接,意味着走勢未完成,也就是第三段一定會有。
比如,周線級別下跌背馳,一定是至少三段日線級別走勢類型都完成了,並且第一段與第三段是下跌,否則只能算是盤整形態。而這個周線級別走勢類型完成後,就可以轉化爲其他兩種走勢類型中的任意一種,比如盤整走勢類型、趨勢走勢類型。換言之,下跌結束後要麼上漲,要麼盤整。而這上漲與盤整都是周線級別的,也就是說,無論是上漲還是盤整,定至少由次級別日線級別三段連接而成。換言之,周線級別下趺形態完成後,後續的走勢類型必須完成,並且一定是由日線級別三段走勢類型連接而完成,所以當第二段日線級別走勢類型完成後,一定還有一個日線級別走勢類型在後面等着。走勢的連接並不一定遵循上下上或者上盤上的規律,比如上下平是完全可以的,或者周線級別下跌形態結束後,日線級別平上下都可以,但這種走勢組合並不常見。如果這個周線級別的下跌形態是月線級別的背馳段,那麼大級別背馳後上漲的動能,將支撐周線級別與日線級別圖形的向上完成。
所以,一般情況下,當次級別的上+次級別橫盤完成後,第三段爲上漲的概率極大,而通過第二段出現的位置,就可以判斷前面的下跌段與當前的上漲段的力度,這些輔助的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判斷的準確性。如果第一段是上漲,第二段是下跌,那麼第三段則出現上漲形態,從而完成中樞的構造,也是佔絕大多數情況,尤其是在大級別的上漲動能沒有耗盡時。
還是用之前的例子來做分析:
在圖2-28中,從4開始到7,完成一個1分鐘級別的下跌形態、盤整走勢類型。
圖2-28上證指數1分鐘走勢圖圖例
這麼說是因爲纏論原文中對盤整走勢類型與盤整形態的闡述是混着來的,很容易混淆。4—-5作爲次級別走勢類型應該沒有問題,5-6段中間有個跳空缺口,這個跳空缺口是逆着從5開始的上漲的,隨後到6又是逆着跳空缺口的方向,這樣就把5-6作爲次級別走勢類型對待,由三段次次級別走勢類型構成。至於中間的跳空缺口是什麼級別,在1分鐘的視角下並不重要,一律按次次級別,也就是操作級別的最小級別走勢類型統一對待。
6之後,下跌到7。到7的時候,首先6-7是2-3段的背馳段見圖2-29,同時6-7的內部結構是明顯的三段結構,並且第三段與第一段形成背馳段,這樣就構成標準的區間套背馳。由於3-5是1分鐘中樞,中樞後的6-7段與中樞前的2—3段背馳,那麼2-3與6—7就可以都看作該1分鐘中樞的中樞震盪。也就是說6—7完成後,一定回到中樞區間,定至少觸及3這個點位。
4-7段的中樞區間是4-5. 56、6-7段這三段次級別走勢類型重疊而成,注意,是4-5所經過的所有價格區間、56所經過的所有價格區間、6-7所經過的所有價格區間的重疊。這是次級別4-5段下跌+次級別5—6段盤整+6—7段次級別下跌形態構成的本級別走勢類型。
圖2-29完整視角圖例
中樞的畫法如下:
圖2-30 4-7段1分鐘中樞區間
根據走勢必完美,下跌走勢結東後,只能轉變爲上漲或者盤整形態,在圖2-31的7-10中,當7—8這一次級別上漲趨勢完成後,第三段的上漲與第二段的上漲明顯背馳。
圖2-31下跌+上漲
也就是說,7-8這一次級別上漲趨勢完成,隨後只能演化爲次級別盤整或者次級別下趺,當9出現後,就知道這第二段市場選擇爲盤整。這裏8-9段本身構成次級別盤整走勢形態,同時構成次級別中樞。由中樞震盪的分析可以發現,8—9段的第二次下跌力度比第段要小,也就是中樞震盪中的盤整背馳,後面一定至少是次次級別的上漲走勢類型。同時,9位置就構成了這個1分鐘上漲走勢段的第二買點。根據走勢必完美,1分鐘走勢類型要完成,次級別必須出現三段走勢,78是第一段,8-9是第二段,第三段根據89之間的中樞震盪盤整背馳判斷極大可能是向上。隨後從9開始的次次級別上漲突破8-9這個中樞直到10。在從9開始的上漲後,就要觀察8-9前後的走勢段背馳情況,經過MACD所對應的7—8段與9-10段紅柱子面積相加,後面一段明顯背馳。
此外,對實際操作中極有用處的是,從圖2-32中不難發現,前走勢的各個級別中樞的高低點、盤整的最高最低點、次次級別離開中樞的低點等,這些點位都對後續的走勢造成影響,製造壓力與支撐。
圖2-32點之間的對應關係
而在圖2-31走勢中,從7開始的上漲,最值得關注的就是5這個點位,達不到這個點位就是第三類賣點,那就至少要在3-6的中樞下再形成一個至少1分鐘中樞才能結東這個下跌;而如果站穩這個點位,就可以將走勢定義爲圍繞6中樞的中樞震盪,走勢的核心位置可以上移。
至於7-10這段走勢的走勢中樞,參照4-7的畫法,8-9的價格區間就構成了7—8. 8-9、9-10三段次級別走勢類型的重疊區間,形成1分鐘中樞區間。但絕不是8-9就是1分鐘中樞,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裏微妙的地方請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