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纏論:走勢類型與分解
很多人好像對走勢類型分得不是很清楚,根據走勢必完美,次級別三段完成的走勢類型連接後,該級別的走勢類型就可以隨時結束,也可以不結束,繼續走勢的延伸和其他的變化。在這些所有的變化中,什麼事情使得走勢變成目前的樣子,在實際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下面,我們從一段日線級別的下跌走勢類型結束開始,詳細分析後面會發生哪些事情與變化,以及有多少種走勢類型的分類。
這段日線級別走勢類型是可以在現實中馬上確定的,如果不知道是否已經結束,也可以參照下面的分解來對應上漲,理論邏輯都是一致的。根據走勢必完美,後續的走勢一定完成一段日線級別上漲或者日線級別的橫盤。同樣,根據走勢必完美,後續的日線級別上漲或者橫盤一定由三段30分鐘走勢類型連接而成,那麼我們的分析就從第一段30分鐘走勢段開始。
一般來說,第一段30分鐘級別走勢都是上漲形態,理論中存在但現實中很少發生的橫盤形態屬於中陰身範疇,後文會有單獨一節內容詳細分析。這裏先看一般情況,第一段30分鐘上漲a結束後,面臨兩種選擇:是橫盤,二是下跌,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屬於第二類買點。
先來看橫盤的情況,走勢一定會向上突破去完成日線級別走勢類型的第三段。橫盤形態至少由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構成,也就是5分鐘級別走勢類型的下上下連接。當第N+2次下與第N次下構成盤整背馳時,就定再上去,如果上去的這段力度比前一個上漲形態走勢段的力度大,就突破盤整區域,然後觀察是否形成第三類買點,不形成就繼續盤整,形成就繼續向上完成第三段30分鐘走勢類型。
再來看下跌的情況,第一買點判斷結束,後面一定有一段30分鐘走勢類型向上發展,完成日線級別走勢類型的次級別c段。這時日線級別走勢類型的次級別三段就完成了,也就是說,走勢必完美所保證的走勢結構就完成了,這段日線級別走勢類型可以就此結束,也可以不結束,進行如下變化。
c段與a段,在力度上有兩種情況——盤整背馳或不盤整背馳;在形態上有三種情況—c段高點比a段高點高,c段高點比a段高點低,e段高點等於a段高點。相互組合的完全分類如下:
(1)c段與a段盤整背馳,並且c段高點比a段高點高;
(2)c段與a段盤整背馳,並且c段高點比a段高點低;
(3)c段與a段盤整背馳,並且c段高點等於a段高點;
(4)c段力度比a段更大,並且c段高點比a段高點高;
(5)c段力度比a段更大,並且c段高點比a段高點低;
(6)c段力度比a段更大,並且c段高點等於a段高點。
在c段與a段盤整背馳的情況下,d段一定至少跌回到a段最高點從而使b、c、d構造出一個單獨的日線中樞。比較複雜的是c段比a段力度大的情況。第4種情況,後面的d段有兩種分類:一是跌回到a段最高點,構造單獨的日線中樞;二是不跌回,隨後的d段延續上漲形態,走出e段;第5種與第6種情況只存在於b段構成的第二類買點的最低點比a的最低點低的情況中,因爲只有如此,纔能有足夠的上漲空間使c段在不創新高的情況下,以比a段力度更大的上漲形態拉昇。而討論這三段的前提是c段的完成,那麼綜上所述,c段完成的情況完全分類有:
(1)a+(b+e+d)的情況,構造a+A的結構;
(2)a、b、c、d、e構成五段上漲;
(3)a、b、c呈盤整形態
分析上面三種情況,a+A結構中,很多人認爲A是第二買點,這在之前的章節中已經分析過,不再贅述。值得強調的是,這種結構的後續演化有三種情況:中樞震盪、出現第三買點、出現第三賣點。中樞震盪的情況,如果超過9段,就構成周線級別中樞;出現第三買點的情況,要麼在A上面再形成新的日線中樞B,構成日線級別上漲趨勢,要麼中樞擴展爲周線級別中樞;出現第三賣點的情況,意味着a+A結構的日線級別走勢結束。
五段上漲的情況中,很多人會把這種情況與兩個中樞的上漲趨勢搞混,尤其當b段與d段是橫盤的情況時。嚴格來講,這二者並不是一回事,但無論是形態還是對後續走勢的分析,二者都幾乎一致,所以原文中並沒有對其進行分辨與具體分析。這種情況的走勢,往往意味着走勢的強烈,最終結束在一個盤整背馳中,進入a+A結構。
a、b、c呈盤整形態的情況,要麼延續,要麼出現第三類買賣點,與a+A結構中的A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綜上所述,a、b、c完成後的走勢就可以進行如下完全分類:
(1)a、b、c完成後就結束;
(2)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後結束;
(3)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後,通過第三買點擴展爲周線級別中樞,結束日線級別走勢;
(4)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後,通過第三買點形成兩個中樞,呈現a+A+b+B日線級別上漲趨勢,並在B中樞形成第三賣點,從而結束日線級別上漲趨勢走勢類型;
(5)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後,通過第三買點形成兩個中樞,呈現a+A+b+B日線級別上漲趨勢,並在B中樞形成第三買點,通過第三類買點將B擴展爲周線級別中樞,結束日線級別走勢;
(6)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後,通過第三買點形成兩個中樞,呈現a+A+b+B日線級別上漲趨勢,並在B中樞形成第三買點,通過第三買點延續上漲,最終結束於最後一段30分鐘上漲與倒數第二段的30分鐘上漲,然後最後一個日線中樞擴展爲周線中樞,結束日線級別走勢,或者重複第4或第5的過程;
(7)不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的五段及以上段數的上漲,最終因盤整背馳形成單獨的日線中樞,重複1~6的過程。
以上七種走勢的完全分類,按走勢強度從低到高排序。
在上面的分析與走勢類型變化的分類中,根據走勢必完美,a、b、c完成後,就面臨着走勢結束與否的尷尬。同樣的,當由b、c、d形成獨立的中樞後,走勢也是模糊的,甚至可以說在日線級別三段次級別完成後,除了第三類買點與次次級別的第一、第二、第三買點之外,其他的狀態都比較尷尬,因爲後續的走勢不確定。
比如c與a盤整背馳後,可能的選擇就有結束這段日線級別盤整走勢類型、形成獨立的日線中樞,而這兩種可能的最終走勢,在最初都可能是在a的最高點與b的最低點之間震盪形成d段的中樞,具體的圖形結構表現就是中樞震盪。d段完全可能以下跌趨勢的形式來結束前一段a、b、c構成的走勢類型,當然也可以繼續震盪下去。比如在中樞震盪的底部位置買進後,一個小的反彈就繼續下跌,從而結束前一段走勢類型;或者在某個頂背馳後進行震盪走勢,構造a+A+b+B+c+C1,而從C1處下跌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上文中的七種分類中不難看出,任何一種分類,當中樞形成後,走勢都會陷入不確定狀態。這種曖昧不明的狀態就是纏論中所謂的中陰身,對該狀態的處理合適與否,很多時候會造成差別很大的最終結果。所謂看到背馳賣了,不久又創新高,或者抄底買進後,震盪完繼續下跌,大多都是對這種模糊階段的走勢操作不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