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指一個經濟體中物價隨時間推移上漲的趨勢,由於需要更多美元才能購買相同數量的商品,導致手中貨幣貶值。這種購買力下降被認爲是貨幣主義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雖然存在其他通貨膨脹理論和成因,但貨幣供應量變化影響價格水平的觀點與商品貨幣和法定貨幣息息相關。
法定貨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衆對發行者的信任。而商品貨幣的價值則取決於其製造材料,例如黃金或白銀。因此,法定貨幣不具備內在價值,而商品貨幣通常具有內在價值。公衆對發行法定貨幣的政府的信任度變化,可能足以使法定貨幣變得一文不值。
然而,商品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其所含的金屬或其他物質成分。因此,法定貨幣更容易受到通貨膨脹的風險,因爲其價值並非內在的。
重點
- 通貨膨脹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平均價格水平隨時間上漲的速度。
- 貨幣主義理論認爲,通貨膨脹是經濟體中某一貨幣單位購買力的下降。
- 商品貨幣因其由貴金屬構成或支持而具有一定的內在價值,但貴金屬貶值或供應增加會導致通貨膨脹。
- 法定貨幣僅由政府的信任及其徵稅能力支撐。由於其本身不具備內在價值,因此更容易出現此類通貨膨脹,因爲政府可以隨意印製更多貨幣。
商品貨幣與通貨膨脹
商品貨幣具有內在價值,但其價格波動風險會隨着商品價格的變化而大幅波動。例如,如果使用銀幣,大量白銀的發現可能會導致銀幣價值暴跌,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作爲這一現象的歷史例子,當西班牙探險家在 16 和 17 世紀發現大量金銀並開始在新大陸開採礦石時,黃金和白銀的突然湧入導致西班牙的貴金屬供應突然增加,從而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商品貨幣通脹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貨幣貶值。貶值是指貨幣(通常是金屬硬幣)貶值,因爲硬幣中貴金屬的含量低於其表面所印的價值。政府可能會在鑄造硬幣時添加銅、錫或其他價值較低的合金來降低硬幣的價值,但仍聲稱這些硬幣仍然有價值(例如,兌換1美元)。
個人還會通過剪掉金幣或銀幣的邊緣或銼掉硬幣上的碎屑,將其中的少量碎屑熔化後出售,從而降低金幣或銀幣的品質。這又會導致流通中的金幣所含貴金屬含量低於標稱值。
法定貨幣與通貨膨脹
爲了方便並避免這些價格波動,許多政府發行法定貨幣。法定貨幣是由政府發行的貨幣,其背書並非實物商品(例如黃金或白銀),而是由發行它的政府。法定貨幣的價值源於供求關係和發行政府的穩定性,而非像商品貨幣那樣,源於支撐它的商品的價值。
現代紙幣大多爲法定貨幣,包括美元、歐元等全球主要貨幣。
最初,許多法定貨幣都由某種商品支撐。以某種商品支撐法定貨幣可以提高穩定性,並增強人們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拿着支撐的法定貨幣去發行政府兌換一定數量的商品。
最終,許多政府不再支持法定貨幣,貨幣的價值日益取決於公衆信心。自1933年起,美國公民不再能用美國政府的貨幣兌換黃金。1971年,美國停止向外國政府提供黃金兌換美元。許多政府不再認爲商品貨幣符合公衆的最佳利益。
由於法定貨幣與實物儲備(例如國家儲備的黃金或白銀)無關,它有可能因通貨膨脹而貶值,甚至在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變得一文不值。如果人們對一個國家的貨幣失去信心,這種貨幣將不再具有價值。這與以黃金爲支撐的貨幣不同;由於珠寶和裝飾品以及電子設備、計算機和航空航天飛行器的製造對黃金的需求,法定貨幣具有內在價值。
例子
非洲國家津巴布韋是21世紀初最糟糕的情況的典型例子。爲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問題,該國央行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印鈔。這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2008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31億至4890億。物價飛漲,消費者不得不揹着大包小包才能購買基本生活用品。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候,1美元相當於約83.1億津巴布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