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欧洲货币体系(EMS)?
欧洲货币体系(EMS)是1979年建立的一项可调整汇率安排,旨在促进欧洲共同体(EC)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货币政策合作。欧洲货币体系(EMS)后来被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取代,并建立了共同货币——欧元。
摘要
- 欧洲货币体系(EMS)是1979年建立的一种可调整汇率安排,旨在促进欧洲共同体(EC)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货币政策合作。
- 欧洲货币体系 (EMS) 的建立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并阻止这些邻国之间的汇率大幅波动,目的是使这些国家之间能够轻松地进行商品贸易。
- 欧洲货币体系(EMS)被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所取代,并建立了共同货币欧元。
了解欧洲货币体系(EMS)
欧洲货币体系(EMS)的成立是为了应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崩溃。布雷顿森林协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旨在建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以稳定西方盟国的经济并巩固其全球金融实力。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协定被废除后,各国货币开始浮动——即货币之间的市场价值相互波动——这促使欧共体成员国寻求新的汇率协议来补充其关税同盟。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目标是稳定通胀,并阻止欧洲国家之间汇率大幅波动。这是促进欧洲经济和政治团结的更广泛总体目标的一部分,最终为共同货币欧元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货币波动通过汇率机制(ERM)进行控制。ERM负责盯住各国汇率,仅允许其与欧洲货币单位(ECU)略有偏差。ECU是一种基于12个欧盟成员国货币篮子的合成人工货币,其权重根据各国在欧盟产出的份额确定。ECU作为汇率政策的参考货币,并通过官方认可的会计方法确定参与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欧洲货币体系(EMS)的历史
欧洲货币体系早期的特点是货币价值不均衡,并进行调整,提高强势货币的价值,压低弱势货币的价值。1986年之后,各国利率的变动被明确用于保持所有货币的稳定。
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货币体系(EMS)出现了新的危机。由于成员国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差异,尤其是德国的统一,英国于1992年永久退出EMS。英国的退出预示了其后来坚持脱离欧洲大陆的立场;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瑞典和丹麦也拒绝加入欧元区。
在此期间,建立共同货币和巩固更大经济联盟的努力不断加强。1993年,大多数欧共体成员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成立了欧洲联盟(EU)。一年后,欧盟成立了欧洲货币机构,该机构于1998年更名为欧洲中央银行(ECB)。欧洲央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单一货币政策和利率。
1998年底,欧盟大多数国家同步下调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欧元的实施做准备。1999年1月,统一货币欧元诞生,目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使用欧元。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也正式成立,取代了EMS,成为欧盟共同货币和经济政策组织的新名称。
对欧洲货币体系(EMS)的批评
根据欧洲货币体系,汇率只有在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调整。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举措,招致了诸多批评。
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环境管理体系的原则与各国政府的政策之间的明显矛盾变得明显。
某些成员国——尤其是希腊,还有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塞浦路斯——推行的政策导致了高额的国家赤字。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无法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抵消失业,也无法通过支出来抵消失业。 率。
欧洲货币体系(EMS)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有意禁止对欧元区陷入困境的经济体进行救助。尽管遭到经济实力较强的欧盟成员国的强烈反对,但欧洲货币联盟最终还是制定了救助措施,为陷入困境的成员国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