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指同時持有兩種相互矛盾的信念、態度或行爲而產生的一種不愉快情緒。認知失調研究是社會心理學中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如果無法解決認知失調,人們的信念或行爲就會與自身相矛盾,從而導致非理性決策。
關鍵點
- 當一個人同時相信兩件相互矛盾的事情時,就會出現認知失調。
- 在投資和其他領域,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導致不合理的決策。
- 通常,經歷認知失調的人會嘗試解決相互衝突的信念,以便他們的思維再次變得線性和理性。
理解認知失調
相互衝突的信念可能同時存在,而人們往往渾然不覺。當這些信念涉及生活的不同領域或應用於不同的情境時,尤其如此。當某種情境促使人們意識到自己存在相互衝突的信念時,就會產生認知失調,併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經歷認知失調的人會努力解決其中一個相互衝突的信念,以減少或消除認知失調,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再次迴歸線性和理性。
通過改變信念或行爲來解決認知失調的過程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它被認爲是影響個人和社會變革的一種手段。人們可以通過改變現有信念、增加新的信念或降低信念的重要性來解決認知失調。
例如,一位環保倡導者相信人爲氣候變化的危險,但當他乘坐私人飛機環遊世界時,當有人指出他/她造成的碳排放量過高時,他/她可能會產生認知失調。他/她可以通過改變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或者增加一個新的信念,認爲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比其他人更重要,這解釋了她過大的碳足跡是合理的,或者決定氣候變化的危險對她來說根本就不那麼重要,來化解這種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的概念在投資領域也有應用。一項研究表明,人們並不總是將沉沒成本視爲與邊際決策無關,這至少部分是由於認知失調造成的。
經濟學家認爲,繼續向一項正在失敗的投資或任何項目投入資金是不理性的,並稱之爲“沉沒成本謬誤”。然而,我們觀察到一些投資者確實會做出這種非理性決策。該研究基於調查證據指出,個人交易員未來的決策可能會受到其先前投資決策的影響。因此,他未來的決策可能與其投資信念相悖,但這些決策會被用來重申他之前在決策中投入的時間和金錢。
認知失調的例子
例如,一位投資者堅信“五月拋售,然後走人”的市場異常現象。他認爲,人們在五月拋售股票,導致股價被人爲壓低。因此,你不應該在五月拋售股票,因爲拋售會壓低股價,你永遠無法獲得最佳價格。
除此之外,這位投資者還接到了他信任的經紀人打來的電話,談到他持有的一隻股票。據說,這家公司正在經歷惡意收購,股價已經開始下跌。經紀人認爲這只是冰山一角,建議投資者立即拋售股票。
投資者原本持幣觀望,直到他抬頭看看日曆,發現已經是5月1日了。他立刻想到了“五月不賣出”的指導方針,並開始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源於他先前的信念與他信任的經紀人的建議之間的衝突,從而產生了認知失調。投資者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調和這些衝突,才能安心地接受他做出的任何決定。他可能會決定放棄5月份賣出的信念,將其修改爲一條帶有具體例外情況的一般規則,或者堅持先前的信念,並淡化經紀人的建議或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