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情绪。认知失调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如果无法解决认知失调,人们的信念或行为就会与自身相矛盾,从而导致非理性决策。
摘要
- 当一个人同时相信两件相互矛盾的事情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 在投资和其他领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导致不合理的决策。
- 通常,经历认知失调的人会尝试解决相互冲突的信念,以便他们的思维再次变得线性和理性。
理解认知失调
相互冲突的信念可能同时存在,而人们往往浑然不觉。当这些信念涉及生活的不同领域或应用于不同的情境时,尤其如此。当某种情境促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相互冲突的信念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并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经历认知失调的人会努力解决其中一个相互冲突的信念,以减少或消除认知失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再次回归线性和理性。
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来解决认知失调的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被认为是影响个人和社会变革的一种手段。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现有信念、增加新的信念或降低信念的重要性来解决认知失调。
例如,一位环保倡导者相信人为气候变化的危险,但当他乘坐私人飞机环游世界时,当有人指出他/她造成的碳排放量过高时,他/她可能会产生认知失调。他/她可以通过改变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或者增加一个新的信念,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人更重要,这解释了她过大的碳足迹是合理的,或者决定气候变化的危险对她来说根本就不那么重要,来化解这种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的概念在投资领域也有应用。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并不总是将沉没成本视为与边际决策无关,这至少部分是由于认知失调造成的。
经济学家认为,继续向一项正在失败的投资或任何项目投入资金是不理性的,并称之为“沉没成本谬误”。然而,我们观察到一些投资者确实会做出这种非理性决策。该研究基于调查证据指出,个人交易员未来的决策可能会受到其先前投资决策的影响。因此,他未来的决策可能与其投资信念相悖,但这些决策会被用来重申他之前在决策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
认知失调的例子
例如,一位投资者坚信“五月抛售,然后走人”的市场异常现象。他认为,人们在五月抛售股票,导致股价被人为压低。因此,你不应该在五月抛售股票,因为抛售会压低股价,你永远无法获得最佳价格。
除此之外,这位投资者还接到了他信任的经纪人打来的电话,谈到他持有的一只股票。据说,这家公司正在经历恶意收购,股价已经开始下跌。经纪人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建议投资者立即抛售股票。
投资者原本持币观望,直到他抬头看看日历,发现已经是5月1日了。他立刻想到了“五月不卖出”的指导方针,并开始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源于他先前的信念与他信任的经纪人的建议之间的冲突,从而产生了认知失调。投资者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调和这些冲突,才能安心地接受他做出的任何决定。他可能会决定放弃5月份卖出的信念,将其修改为一条带有具体例外情况的一般规则,或者坚持先前的信念,并淡化经纪人的建议或可信度。